田斌: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应重视“五大提升”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7年3月21日 | 点击(4736)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既是顺应全球产业转移基本规律的创新共赢之举,也是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加速我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布局、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打造企业增长新动力的长远可行之策。

  诚然,过去中国企业“引进来”的经验要远大于“走出去”的经验。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代产加工、合资经营、技术合作以及共同开拓国内市场上经验丰富、获益颇丰,而在“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配置全球资源、塑造世界品牌的能力与经验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也交过高额的学费。

  “十三五”期间被认为是企业新一轮“走出去”的浪潮,为此,中国制造业企业要重视"走出去"理念的“五大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而去、行稳致远”,实现其从“本土”企业向全球企业的华丽转身。

  一是要重视经营理念的提升。本土经营向国际化经营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新世纪以来,国际化对于国内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预发展壮大、由大变强的形势所趋。中国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应主动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营销服务网络,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并购。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企业,用全球化的资源打造企业,用全球化的理念做大做强企业。

  二是要重视投资动机的提升。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以海外并购的形式“走出去”,海外投资已经从过去的买资源、占市场、拿品牌、建工厂,逐渐转为聚集在技术转让、技术合作以及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整体并购当中。企业“走出去”投资不仅要获得“硬资源”,缓解企业生产要素瓶颈,同时更要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增强其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助力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有效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以领先的技术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此,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要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基础之上进一步跟进投入、持续创新,要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转变角色,从过去的“参与者、承接者”向“引领者、推动者”转变,使得海外投资能够切实有效的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技术超越,再到技术的创新引领。让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并购成为其从全球化资源配置到全球化获取资源的快速升级通道。

  三是要重视经营方式的提升。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要由海外营销不断向海外研发、海外生产、海外管理、海外销售的全环节转变。要通过对标世界顶级企业来提高自身的产品供货质量,引进世界先进制造装备来提高精准敏捷制造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运用国际高端质量管理体系来提升精益生产的管理能力,进而有效提高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把控能力,实现其国际业务由过去的产品出口向未来的海外制造、海外运营管理升级。此外,海外经营也将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构筑起进军欧美高端市场的“桥头堡”。

  四是要重视防范风险能力的提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向海外投资扩张实施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需通过学习和运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及各方资源来提升其“走出去”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决定开始投资合作或启动项目之前,要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相关法律制度等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要坚决摒弃那种“只唯上、不唯下”的做法,要对“走出去”国家的投资环境、投资前景、投资风险有充足的认知,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要加以重视、加以学习,要将法制精神融入到企业的海外投资经营过程中。此外,要重视当地环境和劳工问题,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要努力转变过去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和印象,同时更要避免企业在新一轮“走出去”浪潮中再将以往在国内经营的陋习和不正当竞争手段移植到目标国家中。

  五是要重视商业模式的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要注重“抱团出海”的作用,可在境外加大产业集聚区、境外工业加工园区的建设力度,通过“以大带小”、“集体行动”的方式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这将有助于企业集约化发展、资源共享、风险共御;有助于企业在免税减税退税、土地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上享受到更多实惠;有助于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起产品流,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化工项目链条,并且借助园区整体的输送管网和仓储空间,形成园区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和网络,为入园企业有效的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节约各项资源。

  总之,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应继续把握和用好全球化赋予其发展的难得机遇期。应积极通过海外并购、产业链海外转移来助力其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找到发展新空间、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重视对经营理念、投资动机、经营方式、防范风险能力以及商业模式这五个领域的升级,才能更好的实现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走上去”,才能让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这一环节成为助力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

相关文章
2019/03/14张冬杨:2019年物联网发展趋势
2018/12/28张冬杨:制裁背景下美俄贸易额不降反升值得思考
2018/12/26改革开放40年将制造业开放进行到底
2018/08/28毛涛:打造绿色供应链应避开三大误区
2018/08/28毛涛:如何发掘优秀的绿色供应链企业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