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数字中国优先行动深入实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8年5月11日 | 点击(4602)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强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阐述了数字中国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优先行动工作进展,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努力方向。《报告》指出,数字中国是新时代国家信息化的新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两大顶层设计文件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其中,《“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确立了12项优先行动,从行动布局和取得成就来看,12项优先行动成为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亮点。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数字中国优先行动更加注重民生普惠,推动信息化发展成果向更多人群更广地区延伸

  《报告》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优先行动方向。优先行动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从补齐民生短板、满足高质量多元化民生需求两方面推进。在补齐民生短板方面,强调以信息化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是统筹实施网络扶贫行动,推进网络覆盖、信息服务、农村电商、网络扶智、网络公益五大工程落地实施;以信息化助力补齐污染防治短板,重点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快美丽中国建设;以“互联网+教育”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重点是发展远程教育,拓展教育资源受益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在满足高质量多元化民生需求方面,强调以分级分类为手段,打造以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为核心要素的新型智慧城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从网络文化供给、传播、阵地建设方面发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加强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笔者认为,数字中国民生普惠方面成效最显著的是网络扶贫工作。网络扶贫创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手段和方式。早在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2016年10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进一步确立了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网络公益工程”五大工程的扶贫新路径,明确到2020年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支持1.2万个贫困村通光纤,建档立卡贫困村通宽带比例已经超过90%,提前3年完成了贫困村宽带覆盖要求。可以看到,网络扶贫弥合数字鸿沟的态势正在加速形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二、数字中国优先行动更加注重前沿创新,推动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基础设施

  《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快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能靠自主创新。《国家信息化战略纲要》通过构建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的战略布局,专门把增强能力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体现了国家信息化战略重心已从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向信息化自身能力建设转移。数字中国建设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北斗系统、应用基础设施摆在优先行动的前三位充分体现了这一战略考量,更加突出技术前沿布局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从跟随并行向并行引领跨越。

  笔者认为,数字中国前沿布局方面实现三大引领。一是技术引领。《报告》指出,5G网络技术研发、测试和验证取得重要突破,基于SDN/NFV的5G核心网络、超密集组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推进;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研发和部署不断加快,中国电信建成全球首个覆盖最广的商用NB-IoT网络;北斗三号在星载原子钟、大功率放大器、通道开关等重要元器件的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标准引领。《报告》指出,5G研发和测试第三阶段试验第一批规范发布,正在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华为公司提出的NB-IoT技术方案获得3GPP批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规划引领。《报告》指出,IPv6全面演进升级提速,通过部署《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高了应对万物互联时代、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主动。

三、数字中国优先行动更加注重深化改革,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看,长期以来,各部门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强化业务系统和网络向地方基层延伸,中央部门自上而下的纵向专网与地方电子政务统一网络之间缺乏有效的结合机制,形成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纵强横弱、条块分割的局面,网络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成为“老大难”问题,“信息孤岛”有进一步演化为“治理孤地”的风险。从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侧看,困扰基层群众的“办证多、办事难”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屡见不鲜,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跑、跨地跑”问题层出不穷,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成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绊脚石”。因此,数字中国建设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优先行动,核心目的是通过构建以民众需求为中心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整体政府建设和协同治理。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实质性进展。从国家层面看,《报告》指出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公布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推出31个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降低企业办事制度性成本。从地方层面看,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地方勇于创新,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创新“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模式,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同时,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取得积极进展,中央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于2018年1月联合印发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并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贵州等5 省(市)开展了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为有效释放数据红利、改革红利提供政策机制保障。

四、数字中国优先行动更加注重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国际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强调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动沿线及相关国家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加快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数字中国建设将共建网上丝绸之路作为优先行动,契合数字全球化的大趋势,符合沿线人民共同愿景,能够缩小“一带一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数字鸿沟、贫富鸿沟和发展鸿沟。

  笔者认为,数字中国开放合作取得两方面显著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先行,互联互通成效显著。《报告》显示,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建成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中阿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枢纽工程、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信息化国际枢纽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斗产品已经开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服务,建成高精度时空信息云服务平台,推出全球首个支持北斗的加速辅助定位系统,服务覆盖200 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1亿,日服务达2 亿次。二是产业合作扎实推进。《报告》显示,2017年杭州等1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出口超过33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又增长1倍以上,远超同期全国外贸增长平均水平,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

相关文章
2019/03/14张冬杨:2019年物联网发展趋势
2018/12/28张冬杨:制裁背景下美俄贸易额不降反升值得思考
2018/12/26改革开放40年将制造业开放进行到底
2018/08/28毛涛:打造绿色供应链应避开三大误区
2018/08/28毛涛:如何发掘优秀的绿色供应链企业
最新文章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
2023/05/12中国企业时隔三年重返莫斯科国际通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