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振制造业及其对《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启示(下)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7年6月19日 | 点击(4399)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毛涛 高浚淇 白旻

  摘要:目前我国正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美国作为世界制造强国,在产业政策制定、产学研用结合、重点技术领域攻关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美国重振制造业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进行全面考察,可以为我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六)美国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迅速

1.新材料产业

  随着“再工业化”战略的提出,新材料产业开始被美国视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定位为影响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的六大类关键技术领域之首。同时,美国开始将生物材料、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一直致力于在这些材料方向上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 。

  美国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拥有埃克森美孚、陶氏公司、杜邦、3M、美铝、波音等全球领先的材料公司,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康奈尔、佐治亚理工学院分校等材料工程专业研究实力和成果斐然。同时,美国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共有210所科研机构,其中主要有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埃姆斯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实力全球领先的国家实验室 。

2.美国智能制造产业

  智能制造业是美国重要的创新驱动,得到了美国政府、企业各层面的高度重视,一直在美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当今的智能制造主要包括先进传感器、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测试设备等。

  在智能制造的理论层面,美国一直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美国是最先开始研究人工智能、控制论、物联网等基础理论的国家,同时美国学者一直屡获计算机届最高奖项图灵奖。在智能制造的产品研发层面,美国高校的实验室和企业的研发中心研究出大量的世界领先的产品,包括数控机床、集成电路、PLC、智能手机、无人驾驶汽车等等。这些创新产品的成功研发与美国制造业研发大量投入息息相关,例如,美国因特尔(Intel)公司的研发经费在2013年为106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研发经费的19%。而这些创新产品也逐步推动了美国智能制造产业的形成,根据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估计,美国工厂中大约有23万台机器人在代替人类生产。而伴随着美国智能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系统平台不断完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流程开始向智能化转变,例如,在美国特斯拉(Tesla)公司的机器人全自动化超级工厂,生产一辆世界技术领先的电动车仅需五天时间。

3.美国工业互联网

  美国的软件和互联网领域长期处于全球前列,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不断普及,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的工业互联网理念的种子,已经开始在美国的能源、运输、健康、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生态农业等各个领域播种。同时,与更加关注于本国市场和本国企业的德国工业互联网政策不同,美国则更善于走国际路线,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定位于服务全球市场和跨国企业。早在2013 年1 月,美国政府就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将投资10 亿美元组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以推动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的全面发展。同时,美国各个大型企业也相应建立工业互联网联盟,例如通用电气、IBM、英特尔等企业一直都是工业互联网化的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它们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联盟,形成一个“通用蓝图”,以实现各个厂商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这个“通用蓝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打破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利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过程,整合不同企业资源,以推动美国工业再升级 。

  同时,工业互联网化不仅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对于美国节能减排的效用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根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计算,在15年内,工业互联网如果减少美国航空业1%的燃料,将节约超过300亿美元;工业互联网如果提高美国医疗行业1%的效率,从而将节约超过630亿美元;工业互联网如果提高美国电力行业1%的效率,从而将节约超过660亿美元;工业互联网如果减少石油天然气资本支出的1%,将节约超过900亿美元。

三、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影响

(一)美国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加大

  制造业为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自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美国制造业总产值(增加值)稳步增长,如前文图25-2所示:从2009年的1.73万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2.17万亿美元,增长了25.4%。2015年,美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大约有1500万人在美国本土的制造业相关领域工作,为美国的国民经济带来巨大产值。

(二)美国先进制造业回归速度加快

  近些年,伴随着美国制造业企业的不断回迁本土,美国本土的就业人数开始逐步上升,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稳步上升,相较于传统制造业的就业岗位,美国更注重对新能源、新材料、自动化、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创新,以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美国企业回迁本土的发展中,并没有出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回迁,回归企业大多数在信息、自动化、软件、传感和网络等先进制造业领域。

(三)美国实体和虚拟经济平衡状况改善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目标之一是平衡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从2009~2014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上升0.1%,同时美国金融业、保险业和租赁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则维持在19.9%左右,变化不明显。

(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美国的中小企业,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美国政府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等专门机构。目前,美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大概有2500万,占到美国全部企业总数的98%,其中制造业领域的小企业约30万家,包括在超高频RFID行业处于世界前列的Alien公司、加速器传感器行业全球领先的Dytran公司等中小企业。这些创新性强的小企业可以增强美国的整体创新实力,促进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为美国的工业再升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四、对《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启示

  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其目的是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效果直接决定着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梦的步伐。在考察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法律体系

  从美国重振制造业的经验来看,在确立制造业发展目标后,迅速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等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密集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为制造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而且美国出台的政策既有着眼于长远的战略构思,更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了系统的制度体系。《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思路。《中国制造2025》出台后,其实施也相当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建议借鉴美国经验,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完善与制造强国战略相配套的政策、法律、规划及标准,使财政、税收、人才培养、贸易、投资等政策更适于我国制造业创新和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整合了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资源,实现了研发及应用的无缝结合,推动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目前中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明显偏低,仅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更低于美国80%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产学研的脱节。在推进产学研结合方面,《中国制造2025》也做了有益尝试,将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同时,更需要像美国一样完善相关制度,确立科学的遴选和评价机制,并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使创新中心发挥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对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

  美国选取机器人、3D打印、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具有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重点支持,确保持续的技术创新,进而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潮流。与美国一样,《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同样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领域选取仅是第一步,如何实现这些关键领域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才是关键。在推动关键领域技术突破方面,建议学习美国经验,同时立足中国实际,制定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指导制造业向着价值链高端及原创方向发展,避免出现无序竞争和低端重复建设问题。此外,对于关键领域,需要加强财政支持,同时保持支持的延续性,推动持续创新。

(四)用好国内外优秀人才

  在重振制造业方面,美国大量政策措施都涉及人才培养问题,打造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及使用机制,制造业领域吸引到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人才。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用好国内人才。完善科技创新考评机制,确立正确的利益导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研究,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此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金融、税收、财政、贷款等措施,调动科研工作者创新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用好海外人才。依据美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可以借鉴华为、中兴等公司的经验,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及工厂,吸引更多的外籍优秀人才投入到中国制造业研发领域。

(全文完)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