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绩效的标杆分析(三)
译自: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李苑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最慢。2008年,其人均制造业增加值(除了南非外)仅为34美元,只有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
该地区的经济体似乎有去工业化的现象,因为这一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3.9%下降至2009年的11.4%。该地区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的份额也在下降,显示出这些国家无法抵御日趋增加的国际竞争。
这一地区制造业出口占整个出口的比重仍为最低,这些国家仍依赖于原材料出口。
斯威士兰在2009年上升了14位,成为这一地区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领先南非和毛里求斯(参见表3)。斯威士兰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良好。而毛里求斯虽然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了14位,但仍在该地区排名第三。
斯威士兰和毛里求斯都是通过《非洲增长和机遇法案》享受了进入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优惠政策以及欧盟的糖业市场,从而促进了出口。虽然这些优惠贸易的中止会威胁到这一地区的出口活力,但是这些国家选择了通过改革来带动增长。
尼日利亚是西非最大的经济体,2005年至2009年间在全球排名中下降了22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内部也出现下滑。其他国家也下滑,包括尼日尔(下降10位)、津巴布韦(下降15位)。
相比之下,由于出口表现强劲,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在全球排名中分别上升了7位。
五、工业竞争力指数和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的最新关注点主要在环境方面,包括空气污染、酸雨、化石燃料消耗、全球变暖和气候问题。
为了探讨工业绩效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工业竞争力指数对2008年104个经济体的制造业能源强度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与工业绩效呈负相关(图1)。
能源强度低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和美国,也是工业绩效表现最好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能源成本以及节能技术说明了其能效。2005年工业绩效最好的国家日本,在钢铁、水泥和炼油等领域的节能技术处于领先,从而使生产低能源资源禀赋和价格波动大的能源资源方面的影响得以减少。日本计划到2030年提高能效30%,在技术创新上大规模投资,以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工业绩效与能源强度间差异很大,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工业绩效较高而能源强度较低,而加纳、蒙古和尼日利亚等国工业绩效较低而能源强度较高。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分属三类,印度(工业竞争力指数为0.20,能源强度为1.12)在图10.1中处于“临界值”。事实上,表格中印度在坐标系中的纵向(1.12)和横向(0.2)的值将表格划分为四个区域;没有经济体位于图中的右上象限中。
能源强度高于印度的加蓬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工业绩效一般低于印度。这些国家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在提升能效上还有大量的空间。此外,处于图中右下象限中的经济体,如伊朗和卡塔尔是石油生产国,对石油进行补贴。由于能源价格是能源强度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补贴会使这些国家在节能方面动力不足。
有些国家能源强度低于印度,但工业绩效高于印度,包括印尼、墨西哥和土耳其(图1中的左上象限)。在这第二类中,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能源强度和工业绩效可与那些发达国家相媲美。
最后的第三类,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拿马和斯里兰卡,能源强度低,工业绩效也低(左下象限),说明在解释工业绩效时还有一些在这里尚未探讨到的其他因素在发挥着作用。
巴西、中国、印度等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绩效和能源强度的排名上均居于上半部分,这三个国家的工业绩效排名分别是第6位、第40位和第43位。俄罗斯的工业绩效处于下半部分,但能源强度处于上半部分。2008年,这四大经济体成为全球六大能源消耗大国,可能是源于能源密集性生产的增加(如钢铁、水泥等),以应对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等钢材消耗量大的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些国家也在提高能效。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工业绩效与能效的关系是否具有偶然性,或是反向的关系还是双向的关系。很多发达国家聚集在工业绩效的顶部以及能源强度的底部,说明其能效的成熟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发达国家能源强度的均值为每千美元制造业增加值0.26吨油当量,低于发展中国家该项均值的1/4(发展中国家为每千美元制造业增加值1.17吨油当量)。按经济体来划分,爱尔兰和斯威士兰的能源强度最低,为每千美元制造业增加值0.07吨油当量;冰岛这一值最高,为0.94吨油当量。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总的工业用能强度高,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能源利用上的技术改进、由能源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更高质量燃料的利用,都会使能源强度趋于下降。这一观点认为,工业化程度和绩效越高,则能源强度越低。但是,这一项也可以通过另一事实来解释,即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并没有考虑现在的这些环保问题及限制,在从“灰色”转入“绿色”工业之前实现了工业化。
如今的情况有所不同。为提高工业绩效,各国在制定降低能源强度的政策时应深思熟虑。在企业层面,通过减少高成本的能源方面的投入可以降低能源强度,这也会为企业节省开支,提高生产率,提高能效的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利。此外,强制性的最低标准以及能源绩效方面的自发性协议逐步推广,对能源强度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直接影响其销售和贸易。最后,在国家层面,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益处将会带来竞争力的提升,能源安全和环保(Mills and Rosenfeld 1996)。这一系列的推理认为,降低能源强度将成为带动工业绩效提高的战略。
降低能源强度方面的措施也会带来相应的工业绩效上的提升,特别是技术和制度上的提升。
最后,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能源强度将会提高相关产业绩效,特别是带来技术和制度上的改善,这包括淘汰旧的技术,采用节能技术,改进流程,优化机制,实行能源管理措施以及使用更高质量的能源。这些技术和制度上的改善,将带来能源强度的下降以及工业绩效的提升。这说明工业绩效与能源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是伪相关的。
总之,为了能更全面的回答工业绩效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保证更多的研究和论证。
(完)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