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汽车工业救助政策(下)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健
四、中国的占优策略
尽管美国政府对汽车业的救助较为成功,但是多项援助政策违反了WTO的反补贴原则和公平贸易原则。所谓补贴是指公共性机构提供的财政支出使被资助方获得利益,政府向企业提供资金或税收减让都属于补贴的范围。为此,中国应积极开展双反调查,保障汽车工业的竞争力优势。
中国商务部于2009年11月6日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分别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并于2010年11月6日决定延长调查期限。经过调查,商务部于2011年12月14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尽管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的税率并不高,但这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在贸易博弈中取得更大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中国汽车销量高达1832.5万辆,位居全球首位,与2001年相比增长近7倍。伴随中国汽车工业对全球影响愈发显著,贸易摩擦日益升级。2008年6月5日,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贸易保护局对中国出口的机动小客车用橡胶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同年6月6日,澳大利亚对中国向其出口的可拆卸钢制轮圈发起反倾销调查。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轮胎进行“特保”调查。同年8月13日,欧盟宣布对中国铝合金轮毂发起反倾销调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美国和欧洲在危机爆发后先后出台汽车工业救助计划,但并未因此遭遇反倾销调查。此次对美国通用等品牌进口汽车征收“双反”税可以对一些国家提出警示。
在努力为汽车工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同时,亟需推进结构性减税,提振汽车工业活力。整体而言,我国汽车业税负偏高。根据罗润禾(2011)测算,我国汽车税负水平大约在40%,显著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是汽车税负最低的国家,购置税最多的州仅收6%,有的州甚至不收。欧洲购车只收增值税,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税率分别为:15%、20.6%、17.5%和20%。日韩两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也大幅降低汽车税负,鼓励汽车消费。
从结构上看,汽车购买使用汽车涉及到的税收分为3个环节:购置环节、保有环节和使用环节。发达国家汽车税收主要在使用环节(燃油税等),而我国主要在购置环节。为了实现“鼓励消费,限制使用”的导向,应适当调整汽车行业税收结构,降低购置阶段的税负,并提高使用环节的税负。降低车辆购置环节税负,能够持续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汽车产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功能。提高车辆使用环节税负,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车辆,另一方面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问题,引导部分车主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在推进结构性减税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夯实我国汽车工业基础。首先,应推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在“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推出自主品牌已成为各大合资车企的发展基础。我国需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为了配合合资汽车企业品牌自主化进程,可以从两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一是对汽车自主品牌的研发费用加计50%扣除,这是以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对自主研发企业的税收优惠;二是在车辆购置环节,对自主品牌车辆实行车辆购置税减免,这是对购买自主品牌车辆的消费者的税收优惠。
其次,应提升我国汽车工业集中度。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必须积极提升汽车业的行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应坚持市场为主导,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困难企业和落后企业,达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达到汽车企业集团化的目标。
当前,国际汽车工业的整合已经不再采用一般的兼并重组方式,而是实行产业联盟,采用“共享平台、共同采购”模式。因此,“十二五”期间应该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重组,减少行政合并。
为加速我国汽车工业集团化进程,可以采用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对于汽车企业进行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的,凡达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标准的,即可享受前文提到的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企业所得说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在收购过程中,应对股权转让涉及到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
第三,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给予税收支持。伴随国家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电动车将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力度。例如,可以考虑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50%扣除的基础上,对其销售新能源汽车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等政策。通过减轻新能源汽车企业税负,有助于降低新能源汽车价格,提高其相对普通汽车的吸引力。
总之,伴随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汽车工业逐渐复苏,中国汽车业未来将面临更大挑战。在贸易环境愈发不利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需要练好内功,通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等手段,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完)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