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十一)
译自:2012年11月【美国】GE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网络安全管理
为实现工业互联网预期的愿景,还需要一个高效的网络安全制度。网络安全应该从具体到云技术防御策略的网络安全和连接到网络的尖端设备安全两方面考虑。
维护受保护的IT基础设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需求。安全流程和控制应设计为多层次的防御。戴尔安全工作的反威胁部门/研究组主任巴里·汉斯莱说:“安全流程和控制应包括漏洞生命周期管理、端点保护、入侵检测/预防系统、防火墙日志的可见性、网络的可见性,以及安全培训。”预防策略应贯穿于各层,从网络顶层到用户层。对敏感和有价信息的保护是最前沿的安全管理。它对于开发和维护企业与企业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网络信任十分必要。信息安全和隐私是建立这种信任的支柱。保证受限数据(包括知识产权、有产权的资料和身份识别信息)安全的措施是关键的,包括在设备上加密数据以及加密这些上传到云的数据传输。其中一些数据保护措施已在企业级实施,这对促使其扩张、部署到工业网络奠定基础。
工业互联网的兴起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主动成为安全管理的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在促进网络安全方面都扮演着某个角色。下面列出一些潜在的责任:
技术供应商:其重点在于保证供应链,以及产品设计、产品性能方面的安全。产品(包括设备和软件)要具有足够的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
资产所有者/操作者:需优先考虑加固设施和网络。与监管机构、执法部门以及情报界合作可有效提高对潜在威胁的预见性。行动方案包括共享威胁信息和弱化影响。
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一个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应倡导创新,鼓励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教育并支持精干职工队伍的发展壮大。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政府应重视网络安全自主产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的发展与广泛接受。这就需要基于工业的性能和技术工艺来推广“安全理念”。目前已经有一些标准机构,但并不成体系。在发展网络安全的过程中,推动和接受关于数据结构、加密、传动机制和数据合理运用等方面通用的标准仍任重道远。
国际性组织:尽管国家将会出台国家指导意见,但国际惯例和标准的出台也迫切需要。应注重完善IP保护和国际数据流(如服务器定位要求)的相关规范,以及网络的“攻击性”。
学术界:关于数据安全和保密的研究应当继续,包括优化信息技术安全测度、推断非敏感数据相关性以及数据集成隐私性的合法基础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营造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策略将使风险降到最低,并使社会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人才开发
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工业互联网的兴起需要发现和培育新的储备人才。除机械和电子工程的显著技术能力以外,也需要一大批新生的技术、分析和领导等明显的跨学科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程度上通过初期人才库的自我定义凸现出来,而且不同的宽松认可标准也得到发展。
以下是助力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工作类型的设置:
下一代工程学:对于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这类人才能将机械工程这样的传统工程学科和信息化处理能力融会贯通,成为所谓的“数字机械工程师”。
数据科学家:未来将建立分析平台,培养算法、软件和网络安全方面的工程师,运用统计学、数据工程学、模式识别和学习、高级计算机、随机理论、数据管理以及可视化技术。
用户界面专家:工业设计领域的人机交互,有效融合硬件和软件成分,以满足最低的投入得到预期的产出,并且使机器对人造成的意外影响降到最低。
这些人才来自哪里?目前在许多地理区域存在潜在的基础功能短缺,尤其是网络安全保障,软件工程师,分析专家等。人才市场最终将要重组,但公司层面应利用好他们最有才干甚至是最有胆识的员工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才库。不论是从文化还是制度方面考虑都处境更为尴尬的劳动力市场,将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些新的需求。
招揽跨学科人才可以另辟道路,不妨通过双赢的方法来开发本公司中现存的原有资源。不用去引进技术全面的人才,而是营造氛围提升专长不同的员工的能力,来相互交流和共同进步。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像众包这样的方法可能会避免某些能力欠缺的发生。
如连锁反应一般,企业和大学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合作迫使教育系统顺势改变。迫切需要推进不同教育项目来使知识基础更加体系化,以满足数据人才的需求。当今,管理大数据系统或者运营高级分析的人们已经通过自发的专业化开发了特有的人才群体,而不是通过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技能或法则的项目。共同开发课程,科研人员融入工厂等各种方法必须确保工业互联网的人才需求没有超越教育系统(的现有供给水平)。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出现在这些领域中,但是仍旧供不应求。
发掘和推广工业互联网的前景,如它的价值和应用,最终将是领导者的任务。有远见的人需要来自公司管理层的支持来维系整个投资过程,这一过程将贯穿整个商业周期以及相应工厂的高峰期和低谷期。革新伴随着风险,并且工业互联网的诸多方面可能会使企业越过它们的固有领域而需要新的合作伙伴。企业需要新一代的领导者,他们必须形成并坚守这一远见,相应的完善所需的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以及人才需求等。
总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依赖于重要的关键推动者,催化载体和支持条件。其中的关键在于拥有持续动力的创新,有效的互联网安全体制,配套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合适的人才、技能和专业技术。
七、结论
经济和社会中业已产生的创新和演化的长周期很好理解。当新技术从提出到规模化应用的时候,变革与瓦解的惊人巨浪被释放出来。当传统工业体系与智能技术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变革周期再次发生,不仅作用于工业体系的外围,而且影响到新一代机器的设计和功能。当处于这个过程的早期,工业世界与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融合与先前历史上的创新和变化一样具有革命性。
变革的范围是巨大的。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潜在影响渗透到了几乎一半的全球经济和一半还要多的世界能量流动。在许多产业,智能设备、工具、机组和网络与工作中或旅途中的人们的连接将为工艺优化、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提供新的可能性。早期使用者已经提前绘制了一些路径,打下了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根基。展望未来,人们期待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更广泛采用,将驱动工业成本结构中更深层次的有利变化。它将打破竞争平衡,迫使其他产业快速采用新技术,以求生存。在不同产业,它肯定会以不同的速度发展,但是随着采用的增加,它对经济的影响将更为广泛。
全球范围内各产业的效率哪怕是相对小的变化的混合作用也不应被忽略。正如我们所注意到的,当多个产业和地区的作用累积起来的时候,即便是成本下降1%也能明显导致资金的节约。如果工业互联网的节支增效作用能促进美国生产力提升1-1.5个百分点,那么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很大的,也许可以转化成当前人均GDP 25%-40%的增长。根据本文阐述的证据,工业革命每十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的生产力,我们相信工业互联网也有相似的收益潜力,并持续更长时间。
相对而言,美国当前在推动技术前沿的同时,工业互联网的效益将为全世界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快速增长的生产和收入水平的优先领域,新兴市场仍然有增加其投资的巨大需求。如果他们成为了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工业互联网革命将对全球经济发挥强大的作用。如果美国能保证1.5个百分点的生产力增长速度,其它国家实现其一半的增长,那么接下来的20年,工业互联网将使全球经济增产15万亿美元——几近于美国今天的经济总量。
在最发达的经济体正在增长乏力的泥潭中挣扎,高失业率,收入增加不乐观的背景下,这样的生产力和发展提速的好处是巨大的。此外,工业互联网将在减少商品消费、降低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最强有力的推手,为我们以更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产出,减轻发展约束,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水准服务。工业互联网具有驱动全球下一波创新,将思想和机器边界推到更远的潜力。
(完)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