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欧洲的产业政策:我们学到了什么?(二)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西德在二战后面临不同的形势,并且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同纳粹时代的国家控制政策不同,在1949年第一次联邦选举后上台的基督教民主党,遵循“Ordo-liberalism”的原则,即相信自由的市场、富有活力的竞争政策,以及对政府角色的限制。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民主党派当政后,国家对产业进行了干预,但是干预的力度比英国和法国要小很多。不仅如此,由于战后国际社会对德国的限制,西德被禁止在航空航天和计算机等同国防相关的产业进行发展,即使在限令消除后,这些产业也没有得到在英国和法国那样高的地位。
英国
1945年至1951年任职的工党政府开始通过国有化,实现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大规模扩张,在电力、天然气、煤炭、铁路和钢铁(政府的任期接近尾声时)等行业成立新的国企。通信(英国邮政的组成部分)和主要航空公司“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ritish Overseas Airways Corporation)已成为国有部门。除了这些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工党没有长远的整体产业规划(主要关注在短期内提高生产力,尤其是出口产业),但它对两个高科技行业(航空及计算机)高度关注,这两大行业在后续政府任期中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
战争期间,航空工业过度扩张,政府一方面不得不想办法调整其规模,同时保留其作为英国重要工业资产的地位。几家工厂被关闭,但大部分的军用项目被保留,同时政府提供资金发展民用航空业。这其中包括哈维兰彗星型客机(De Havilland Comet),它于1951年开始服役时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客机。然而,一个设计缺陷造成了两次致命坠毁,“哈维兰彗星型客机取得商业成功”的希望彻底破灭。由于这架飞机投入生产太仓促,英国哈维兰公司(De Havilland)很快输给了以波音(Boeing)和道格拉斯(Douglas)为首的美国大公司。尽管英国的错误可以避免,但美国该产业具备英国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巨大的国内市场;二是几个相互竞争的私营部门航空公司,对美国大的飞机制造商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设计出高效且经济的飞机。
英国的公司,无论生产民用或军用飞机,都比美国公司的生产流程更短,成本较高。1959年,在保守党政府的坚持下,对航空产业进行了合理化改造,部分解决了成本问题,并打造了两家大型航空集团,即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craft Corporation(由威格士和英国电气共同所有)和霍克·西德利公司(Hawker Siddeley)(其中包括哈维兰公司)。与此同时,为了支持该行业在民用方面做出的努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包括从事新的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项目开发的公司可获补助,补助额度和销售量挂钩等。
20世纪下半叶,该行业和政府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超音速喷气客机的可行性。如果能建造这种飞机,英国制造商也许能够夺回在亚音速飞机领域输给美国竞争对手后的领先优势。1959年,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究,超音速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政治支持,但成本过高,英国无法独自承担。法国的飞机制造业当时也在苦苦追赶美国,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英国的合作伙伴。1962年,两国政府同意共同分担开发成本,成就了后来的协和客机(Concorde airline)。这一决定对英国的纳税人来说,代价巨大,同时也从其他地区的市场转移资源,让英国的制造商更有可能获取商业回报。
1945年,计算机似乎很有前途,因为当时英国的技术可与美国相提并论。但是,美国电脑制造商通过与国防部签署研发合同获得了长期的产业优势。当IBM等公司准备开发商业数据处理时,政府资助的技术给了其有益的经验。美国的国防市场远远大于英国,尽管英国有国家研究发展公司(该机构成立于1949年,旨在促进公共资助研究的商业化)的支持,但英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不及美国。
此外,和英国的航空产业一样,英国的计算机产业也很零散。直到1958年,两家大型企业才合并(并无政府引导和扶持),成立了国际计算机和制表机公司(ICT)。通过在研发上的投入,这两家公司希望能和IBM竞争,而IBM当时正成为全球市场的江湖老大。
在另一高科技领域——核能,英国的地位在战前几年似乎很高,政府强烈希望保持英国在核能方面的独立性。通过从原子弹中获得技术,原子能委员会(AEA)开发了一个核反应堆,利用天然气作为冷却剂,石墨作为慢化剂。考尔德豪尔反应堆(Calder Hall reactor)1956年启用,是全球首个和电厂相连的核反应堆。AEA的天然气-石墨技术后被称为Magnox,是英国首个核电站的基础。到1960年,共有9个Magnox站投入运营或在建,英国也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核能。尽管发展核能的初衷是减少电力系统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但英国也希望这些核能公司能大规模创造出口。
大量的政府资金都投入到了以上三个行业,但不管是早先的工党政府还是后来的保守党政府(1951年-1964年)都没有制定针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调整宏观经济目标上——全员就业、低通胀和收支平衡。直到保守党执政的最后几年,才将关注点转移到经济中的供应侧。和西德、法国相比,英国的发展越来越慢,其产业在出口市场中也渐渐失去了地位。
因为英国政府没有加入到首次的欧洲经济一体化行动,所以英国产业无法从欧洲内部贸易发展中获益,这一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1961年,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首次提交申请加入共同市场的申请,但被法国的戴高乐将军否决。而英国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管理不善、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失调的产业关系。
为了重新审视这些问题,1962年,英国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办公室,下设各行业经济发展委员会。这些新机构主要参照法国计划体制,包括了各行业的现代化委员会,让企业家、贸易联合主义者、外部专家和政府官员共同讨论重要产业的未来发展。英国国家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下属的行业经济发展委员会实现的成就不大,但它们代表着向供应侧改革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而后,1964年到1970年期间执政的工党政府则在这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子。这些年见证了“宏观经济干预速度的大幅增加,以及有选择性的产业政策。”
英国政府新设了经济事务部和科技部两个部门。经济事务部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国家规划”,政府希望此举能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然而,“国家规划”不切实际,因此被英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淘汰出局。科技部则试图加快产业的技术改革进程,这或许更有希望,其目的在于改变政府在研发上的支出方向,缩减国防投入,加大民用投入,削减没有商业利润前景的面子工程,并确定需要技术进步的关键部门。
计算机是目标行业之一。大选后不久,政府不得不处理英国领先的电脑公司ICT的财政危机。来自IBM的竞争(尽管美国公司在英国的市场份额增长到40%)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主要原因还在于错误地推出一批新计算机,同时骤减其旧穿孔卡片设备的生产。科技部官员认为,ICT规模太小,因而不得不与第二大供应商英国电器公司(English Electric)的计算机部门合并,这一计划最终在1968年实现。同年,还成立了国际计算机有限公司(ICL),政府在该公司占了10.5%的股份。此外,政府还拨款1350万开发一套新电脑,若无强烈的技术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从ICL购买电脑。
工党并不是十分乐意支持飞机制造业,他们认为该行业过于耗费国家的工程资源和科技资源。于是取消了几项军事项目,其中包括一架先进的TSR2战斗机,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美式飞机。英国政府还考虑取消协和式超音速喷射客机项目,但是法国坚决拥护该项目,而1962年协议中规定单方退出需付出昂贵的代价。1967年,英国政府同意与法国合作开发亚音速客机Airbus,但由于新飞机造价高,且其规格不适合英国的欧洲航线,因此计划延迟了两年之久。劳斯莱斯(Rolls-Royce)是飞机制造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同时也是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该公司早期曾是军用飞机喷射发动机的领头羊,鉴于本身的这段经历,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公司成功地占据了民用市场。
在核能方面,第一代Magnox已经走到尽头,下一代核能必需在改进型气冷反应堆和美国轻水反应堆之间做出选择,前者是AEA开发的,像Magnox一样基于气冷石墨技术,而后者在全世界广受欢迎。考虑到改进型气冷反应堆技术更加安全可靠,从长远来看更具潜力,最后选择了此类反应堆。1965年公布了此项决定,当时各方都认为这是英国技术的胜利,然而后来却证明大错特错。AEA低估了试验反应堆放大后带来的问题,此外改进型气冷反应堆还被技术问题所困扰,费用严重超支。
(未完待续)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