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迁徙看中国电子产业转移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3年11月28日 | 点击(2513)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喜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物价带动人工费用上涨,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代工企业为寻求廉价劳动力,已开始加速进行工厂转移。世界最大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最终选择了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的贵州省,甚至还有远走东南亚的打算。

  代工企业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进行组装作业,因此廉价劳动力不可或缺。鸿海于1988年进驻广东深圳,随后为了寻找人工更加低廉的地区,应对劳动力资源紧张,逐渐将工厂向中西部迁移,以降低用工成本。这些中西部地区包括山西太原(2003年)、重庆市(2009年)、四川成都(2010年)、河南郑州(2010年)等,富士康还于2011年前后开始将一部分生产设备和人员从深圳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各工厂。

  可以说,作为代工企业,劳动力问题始终是富士康的一大难题。富士康也可能在不断思考:下一个成本更低的工厂设在哪里?

  对于一些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言,富士康的工作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比如贵州省,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923万,其一类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也仅为1030元。据了解,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将在未来两三年内为贵州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据说,郭台铭最近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在今年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企业领袖高峰会上,郭台铭表示明年将启动印尼5年计划,在印尼设立手机工厂。在雅加达,2012年工人工资每人平均4780美元,比深圳市低约30%。而在越南,2012年工人工资在首都河内为每人平均2533美元。

  那么,电子代工企业会不会大规模向东南亚转移,或者大规模迁徙东南亚之后,会对中国电子生产制造业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既然物价和劳动力成本无法降低,那就要在配套环境上下功夫。在需求持续萎缩的笔记本电脑领域,各代工企业的“西部大迁徙”也在持续。2010年以后,广达电脑等台湾的5家大企业相继在重庆市建设了新工厂。这些企业看中的或许不是当地政府的税收优惠,而是重庆至欧洲间直达货运列车2011年正式开通带来的物流运输成本的优势。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