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危机
译自:2011年6月23日【日本】wirelesswire.jp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6月16日,黑莓手机制造商加拿大RIM公司(Research in Motion)公布了截至5月28日的201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业绩比预想的要低很多,股价也下滑很多,同时也发布了裁员重组计划。
在美国曾经风靡一时的黑莓迅速凋零。这件事让华尔街上下倍加惊叹:“黑莓也要终结了!?”,问题真的这么严重吗?
黑莓真正的对手是谁?
从发布的财务报表来看,黑莓一季度收入为49亿1000万美元,前年同比增长了16%,似乎并不太坏。而利润的确在下降,前年同比降低了9.6%。问题是黑莓手机的计划生产数量和实际生产数量都不到1320万部。一些黑莓用户可能都会感觉到“自己身边使用黑莓的人少了很多”,也侧面验证了其份额确实是在大幅降低。
黑莓曾经占据美国智能手机将近一半的份额。而最近Comscore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份额已降至第三。
表面看来,似乎是象征“智能手机”的“iPhone”给了黑莓致命一击,但是从数字来看,黑莓的“对手”却未必是iPhone。
2010年后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份额变化如图1所示。
Apple的份额其实非常稳定,而Android则突飞猛进,它对iPhone没有多大影响,却在不断蚕食黑莓与微软的份额。
另外还有一些相对较老的数据。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05年开始高速增长,当初主要是受黑莓与Palm的拉动。从2007年iPhone推出后,黑莓与Apple开始一起蚕食Palm份额,黑莓的定位是“业务用户+低端消费者用户”,而iPhone定位则是“高端消费者用户”,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并不发生冲突。
2008年Android横空出世后,开始打破了这一平衡。Apple以其品牌优势在Apple商店或网站上销售了很多iPhone,而黑莓与Android还是像传统手机销售模式那样,主要以在运营商营业场所内的销售模式为主。
从这一销售模式来看,2009年圣诞节促销中,Verizon将主力机型从黑莓转移到了Android,可以说是拉开了黑莓凋落的序幕。作为与主营iPhone手机的AT&T的对抗,Verizon此前是将黑莓的消费者版本作为主力机型的,但是目前却替换成了Android。一年一度的“买一台送(给家庭成员)一台”等宣传对象也从黑莓过渡到了Android终端。因此,“低端消费用户”市场上,黑莓与Android开始竞争。“邮件功能”的主要用途上,Android也成为了黑莓的取代者。
也就是黑莓真正的对手并非iPhone,而是Android。在“iPhone与Android”的对决中,实际上Android没有冲击iPhone而欺负了黑莓。
Big Boys' Game
那么Palm呢?许多人认为“近代智能手机”是始于1998年Handspring公司(后来Palm将其收购后又分拆上市)推出的Visor。
“智能手机”有许多定义,但是从对行业的影响来说,除了“手机”功能之外,智能手机还应具备两个特点:(1)像计算机那样收发邮件(2)公开操作系统规格,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开发应用软件(形成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的“生态系统”)。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首个智能手机是Visor。当时,黑莓被看作是支持邮件功能的传呼机,但是此后它还能够进行语音电话。Handspring合并入Palm之后,2000年代中期形成了“黑莓与Palm”对决的格局。上述两个条件中,(1)偏爱“邮件功能”、大量使用文字即时通讯的美国东海岸的律师、银行业者非常喜爱黑莓(“文科黑莓”)、(2)西海岸与硅谷的“生态系统”应用开发者则大力支持Palm(“理科Palm”)。
华尔街就存在很多的黑莓粉丝,尤其是财经编辑们非常热衷于使用黑莓。硅谷人主要是Palm用户,但是在2006年首个黑莓“面向消费者的低价位机型” Pearl推出后,一些用户开始纷纷换到了黑莓。其换用理由主要是不满意“Palm操作系统维护缓慢”、“设计很土的黑莓已经渐渐改进了”等。
为了留住许多应用软件开发者,就需要不断改进操作系统,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Palm从一开始就有使用中自动重启、电话功能较差等问题,但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而附带摄像头的黑莓低价位版推出后,营业额快速增长的同时,Palm几乎停止了操作系统版本升级。
最后,Palm偃旗息鼓,于2010年4月被HP收购。收购前具备了季度营业额1亿5000万美元、年度不到10亿美元的规模。智能手机本身还是“利基”市场的时候,中等规模的公司就不错了,但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增长,Palm维护操作系统的人数与公司规模就都捉襟见肘了。
目前黑莓已成功跨越了“规模瓶颈”。“邮件功能”等主要性能非常稳定,拥有了诸多竞争优势。
目前,黑莓季度收入为50亿美元、年度为200亿美元,已跻身百亿美元俱乐部。但是,对手Apple与Google更为强大。不仅是操作系统开发,在产品设计的改良、与世界各国运营商和“生态系统”开发者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黑莓都不具有A和G两公司那样的雄厚资源。黑莓疲于应战。
当然,就像微软和诺基亚也奋力挣扎那样,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是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在全世界渐成“主流”,智能手机也渐渐步入“Big Boys' Game”的世界。以黑莓的规模进入这场游戏似乎很有些力不从心。
“加拿大的骄傲”所带来的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危机呢?
如果是欧美企业,它们一般会通过拥有某一强项而被并购,能够继续对现有用户提供服务。
但是,问题是黑莓是加拿大的公司。加拿大曾经有过北电网络那样世界知名的企业,是一个拥有较高技术的“电信王国”。电信泡沫的后遗症让北电网络解体,而目前维持“电信王国加拿大”骄傲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黑莓。
而在智能手机上大获成功的几乎都是硅谷的一些公司。此前,除了上述Palm之外,推出图2上数第二个“Sidekick系列手机”的美国Danger公司也是在硅谷成立的。Palm被同样是硅谷的HP收购了, Danger公司也被微软收购了,但是其创始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此后成立了Android公司并卖给了Google,目前是Google Android总监。一些公司虽然消失了,但其人员还在硅谷内流动,技术基因被继承下来。
有意收购黑莓的企业包括硅谷的公司、微软、还有此前的诺基亚等,但都是“外国公司”。加拿大政府或加拿大国民在感情上或许难以接受。
同样业绩恶化,不断传闻将被微软收购的诺基亚也拥有同样的烦恼。如果将为芬兰贡献3% GDP的诺基亚卖给美国公司,将是芬兰政府和国民难以接受的。据称,诺基亚宣布放弃Symbian、采用Windows Phone7作为平台之后,一些员工由于反对这项合作不断离职。
不仅是国籍问题。前面提到的Danger公司在被微软收购后并没能存活下来,曾经备受欢迎的Sidekick手机消失了,本应成为接班人的KIN在刚推出不久后就草草收场,Danger公司的技术基因已经几乎消失殆尽。Danger公司是微软收购的公司走到末路的典型代表之一,黑莓、诺基亚都不想重蹈覆辙。
实际上,智能手机市场上至今还有对黑莓的强烈需求。但是,智能手机大众化的过程中,能否有效把握这些需求,就需要在操作系统、设计、营销等方面都与iPhone和Android对抗,也因此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而黑莓似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智能手机行业的技术人员与资源不断汇集到硅谷。怎样选择能够更好继承与培育黑莓技术基因的方式方法,令黑莓深感困惑。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