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态(二):中国资本让日本很恐慌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中国是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企业拥有良好的业绩、在有利的融资政策下积累了大量现金流;个人在工资收入以及房地产升值的背景下也不断地富裕化。于是,国家、企业、个人持有的巨额中国资本席卷世界,许多涌向了邻近的日本,让日本深感不安。
2010年中国企业不断并购日本企业
中国大陆企业在过去5年间共进行了总额高达1820亿美元(约1.2万亿元)的海外并购。前期大多是涉及资源能源权益的大型并购,去年开始小规模并购也开始出现,日本企业也成为了并购对象。根据彭博社的统计,2010年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企业对日本企业实施的并购共有44项,总额高达4亿3770万美元(约29万亿元)。其中,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年就有33件,总额达1亿2180万美元(约8万亿元),为过去十年间的最高值。
显然,现如今的中国企业看中了日本企业的技术、销售渠道和品牌。
2010年4月,中国新兴汽车厂商比亚迪汽车收购了日本著名汽车模具公司荻原公司的馆林模具工厂。荻原公司直接受到汽车制造行业危机的冲击,经营上陷入了困难,在2009年3月接受了泰国最大汽车零部件厂商顶点集团的出资。本次收购实际上是顶点集团的决策,将工厂土地、建筑、设备及以80多名员工一并移交给了比亚迪。比亚迪计划在汽车车身生产制造方面充分利用荻原公司较高水平的模具技术。
2010年7月,中国大型纺织企业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对创立108年的日本著名服装厂商RENOWN公司出资40亿日元,获得其41.18%的股份。RENOWN公司连续4年经营赤字,股价在被并购前的两年间下降到了60%。山东如意集团期望从纺织厂商向综合服装厂商转型,RENOWN公司的商品策划能力是对其一个良好的互补。
2010年8月,大型家电连锁零售店苏宁电器向日本家电零售商LAOX增资20亿日元。而早在2009年,苏宁电器就已成为LAOX的第一大股东。本次增资,使其出资比率超过了3分之1升至33.8%。LAOX也计划借助苏宁电器扩展日本国内业务以及参与中国的连锁店业务,重新实现业务增长。
政府外汇储备的运用
中国企业并购行为表现活跃的背景很大程度在于日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其次就是日本证券市场上不断下滑的股价以及解除互相持有股份制度推动了股票持有的结构变化。此外,还涌现出许多快速增加的国家外汇储备、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等中国资本。
中国外汇储备在2010年末达到2.8万亿美元(约18万亿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1.1万亿美元(约7万亿元)的两倍多。这是因贸易顺差而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购买外汇(购买美元)的结果而造成的。
有国外媒体称,中国金融机构目前已将大部分美国国债运用起来,还有些转向了去年希腊与西班牙等主权债务危机时的欧洲国债,目的是逆转中国最大的出口地区欧洲的欧元贬值走势。同时,外汇储备增加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在摸索有效的外汇储备运用方法。
“走出去”是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支持的海外投资战略。去年年底,中国政府相继推出多个强化“走出去”战略的方针。部分政府机构将“走出去”视作获取资源与高科技技术、全球品牌的有效手段,鼓励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并有可能推出增加税率优惠措施、充分运用外汇储备等新的扶持计划。
中国政府在去年年底创办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这是继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之后的第二个政府性基金。政府持有的国有企业股份将转移到这些基金中,用以有效推进目前122家国有企业的重组和资产整合,培育更多类似中石油这样具备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使其成功实现IPO。政府性基金也将对国有企业进军海外或实行海外企业并购进行资金援助。
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号文件,批准境外直接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就可以使用人民币收购海外企业,并购行为将愈发加速。
中国富裕层对日本房地产的投资
在日本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对日本的投资开始从古董、书画转移到了房地产领域。2010年7月,日本政府放松了对中国居民的签证发放条件。从此,到日本的中国人数不断增加,中国人购买日本房地产的意愿也变得异常旺盛。
上海市中心的公寓价位比东京还高出10~20%,投资回报在扣除各项税务之后仅有2~3%,而在日本投资可以确保10%以上回报率的房产很多。
另一方面,中国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为70年,而日本为永久性产权。因此,开始意识到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中国富裕层为了给子孙留下更多资产便开始不断关注日本的房地产。
那么,中国富裕层到底有多少?有各种调查,根据资产与收入对中国富裕层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相同一点是“数量在持续增多”。美林凯捷安2010年6月公布的《亚太地区财富报告》中将富裕层定义为“除了主要居住用房地产外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进行投资的个人”。2009年尽管出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但中国的富裕层仍然前年同比增加了31%,达到47万7000人,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0.4%,增加了2.35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同时,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幅度加快,中国富裕层的投资中,房地产投资所占比率从前年的18%增加到了27%,增长率达9%,增长幅度居亚太地区首位。
此外,2008年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公布的“新富裕层”研究报告称中国年收入30~100万元的富裕层有5000万人。他们主要是受工资上涨、个人收入增加而出现的阶层,占总人口的4%。他们中半数以上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大部分持有股票或金融资产,但投资对象首选为房地产。同时,估计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富裕层有500万人。
这些中国富裕层对日本房地产的投资对象范围较广,从市中心的单间公寓到可远眺富士山的别墅,就连备受日本人偏爱的北海道森林也成了投资对象。
最近中国富裕层对日本房地产投资的问题也开始凸显。热钱带动了局部房地产泡沫加剧,经营者转移资金等目的下的灰色资金流入,以投机为目的的购买房产闲置,甚至有国民财产被侵食的风险。
2010年11月,北海道知事表示:介于外国资本的涌入,迫切需要制定相关条例,要求外国资本购买森林或沼泽等土地交易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目前,外国资本在北海道内的林地产权至少有33处、共计820公顷。其中大部分为水土涵养林,还有一些甚至接近日本陆上自卫队的驻军基地。因此,北海道地方政府计划在2011年度制定新条例,建议日本中央政府修改必要的法律制度,同时广泛听取专家与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建议。
中国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威胁?
未来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席卷日本的中国资本将愈发强劲。并购规模大型化的同时,对象也将扩展到中小企业。
日本帝国银行数据公司2010年7月公布的《中国企业对日投资调查》中称中国企业出资的日本企业已经有611家,相比5年前的233 家增长了约2.5倍。从行业分布来看,批发业为323家(52.9%),居首位;制造业、服务业也相对于5年前增加了3倍。其中,年营业额“1亿日元至10亿日元”的企业占大多数,共有202家(48.1%)。
此外,日本帝国银行数据公司在2010年4月对1万家日本企业实施了《企业对产业重组的意见调查》,反映出一些日本经营者对中国资本的看法。“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企业对日本企业的并购会否对未来日本经济构成威胁”的回答中有78.1%认为“构成威胁”。
这一调查显示出日本企业对中国资本表现出极大的忧虑。为此,他们认为,对日本经营者来说需要快速做出一个抉择。即:中国等外国资本是应该作为重振企业经营的手段而积极引进呢,还是心有不甘而谋划如何规避并购呢?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