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启动日本的高科技产业(上)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1年10月8日 | 点击(2045)

  译自:2011年6月【美国】麦肯锡季刊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胡吉嵘

  曾经是日本传奇的高科技产业现在正经历着最艰难的时刻。只有大胆变革,才能恢复其在全球的竞争力。

  数十年来,拥有创新产品和著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日本高科技公司曾令全球羡慕不已。然而,这一形势迅速发生着变化。最近,日本高科技公司在全球不断受挫,它们不愿采取积极的行动,也不下决心积极参与新兴市场的竞争,使得这些公司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最近麦肯锡的研究表明,日本高科技公司在2000至2010年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图1),从当前的轨迹图可以看出他们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8到2013年将下降20%。这表示潜在收益累计损失将超过300亿美元。尽管日本公司拥有全球业务和良好声誉,但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公司依赖于日本国内市场的收入而不是在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上努力取得合理的份额。麦肯锡的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的高科技公司5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但该市场的年平均增长仅1%,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年均增长是5%-10%,其他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为2-3%。因此,即使日本公司成功维持当前的市场份额,但全球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下滑。

  但情况可能更糟。日本公司的主要产品在关键区域市场的占有率也在走下坡路。2005年至2009年,日本公司在本土的液晶电视机出货量从96%增长至100%,而在北美,它们的出货量从40%降至30%。同样,在这段时间内,相对于北美和其他地方,日本国内总量增长则小很多。一些其它产品,如服务器与液晶电视,在日本国内市场实现了增长,而在海外的销售呈现下滑。个人电脑和手机的销售甚至在日本国内市场也出现了下降。

  此外,日本公司至关重要的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产业在海外几乎没有了市场。因此,他们在2008至2013年间将可能错失向全球高新技术领域扩张的机会。大多数全球高科技领域的增长将来自美国和欧洲,而日本只占有限的小部分。目前的主导市场中,市场份额变化稳定,主要的变动来自于大规模的合并与收购。除非日本公司加入合并与收购的阵营,否则他们将无法抓住最具吸引力的发展和盈利机会。

  日本公司将精力过多集中在错误的市场并失去其中一些市场的份额,其后果是日本公司在很多领域已不再是领头羊的角色。2004年,日本公司拥有数一数二的液晶电视机制造工艺,但在2009年他们的竞争对手韩国三星和LG已经遥遥领先。与之类似的是,2004年日本公司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前五名中占据三席,但是到了2008年全球前五名的个人电脑公司只有一家是日本公司。日本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导地位受挫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在胜者通吃的高科技领域,排名第一或前两位的公司往往会获得其所在市场上所有的价值。

成功的模式

  那这些日本公司要夺回自己的优势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仔细考查了20多家全球高科技领军企业,了解他们高速成长、高市场占有率和并购成功的原因。我们发现日本公司可以实行四种不同的模式(图2)。

  1、世界级的经营型公司

  一些公司通过快速增长的产品和市场获得成功,通过完美的运营获得市场份额。他们不断地应用精益生产技术、供应链和市场运作,尽可能多的将价值链转向当地市场。他们也通过大量的投资来扩大目标市场的规模(如半导体的生产)。

  1999年到2009年,这类公司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大约一半来自潜在的市场增长,另一半来自于市场份额的增长。随着竞争加剧和市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公司的盈利开始下降,但领头公司继续产生每年5%至10%的运营利润率。宏基、LG和三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类公司的典范。

  2、产品创新型公司

  处于第二群体的少数公司通过设计和销售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来开拓新市场。首先,他们强调创意设计,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从1999年到2009年,这些公司每年收入增长超过20%,这些利润几乎完全来自新产品。成功的创新产品利润相当丰厚,数据显示,这类产品年均可获利15%至20%。许多日本公司一开始也是创新型的公司,但是它们多数是在硬件方面并且在我们研究的这段时间之前就已经丧失了创新力。今天创新概念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和售后服务,日本已经滞后全球竞争者,而苹果、谷歌和RIM公司则是奉行这种经营理念的知名公司。

  3、收购型公司

  另外一些公司没有忽视基础性机构并积极寻求并购,以便在有兴趣的产品和市场求得发展。他们每年多宗交易、熟练鉴别、获取和整合大大小小有前途的公司。1999到2009这十年间,这些公司每年产生10%-12%的收入增长率,其中利润的增长大部分来自收购,其余的来自投资组合和市场份额增长。这段时间内,这些公司年经营利润相对稳定在10%和20%之间。这类公司包括许多美国公司,如思科系统公司和惠普公司。

  4、资产重组型公司

  最后一类公司更强调盈利增长而不是积极追求收购和资产剥离。他们采取严谨和规范的公司战略组合方法,积极塑造他们领域的业务重点。像并购一样,他们采取多种交易,有良好的合并与收购的相关技巧和能力。1999和2009年间,这类公司每年收入增加仅有1%,资产剥离导致的销售规模下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资产收购带来的销售增长,但它们的利润有很大的增长。而在此期间,大部分公司每年利润增加5到10个百分点。该集团包括大量的欧洲和美国公司,包括IBM和西门子。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