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重视外需的“功与过”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1年10月11日 | 点击(2413)

  译自:2011年9月28日【日本】日经BP社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王喜文

  日本商业界一直对韩国政府给企业的法人税率较低、韩元汇率较低等有利政策评价很高。但是,韩国国内其实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是否还有必要为扶持企业继续发展而牺牲普通民众的利益?”那么,韩国的亲企政策真的是太“过分”了吗?

  日本东丽公司、JX日矿日石能源、住友化学、ULVAC、东京电子等日本企业相继在韩国设立生产与研发基地。这些日本企业认为,随着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的成长,他们在韩国比在日本更加便于向其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生产设备。

  韩国对于日本企业经营者来说或许是一个天堂。法人税实际税率仅为24%,而日本则高达40%;日元汇率处于历史新高,而韩元汇率则相对较低;在贸易政策上,韩国政府推动了与欧盟和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韩国的工资收入水平也不过是日本的40%。

  这些都是日本所不具备的经营环境,因此经常会听到日本企业经营者“羡慕韩国”。三星电子2010年营业额为154.63万亿韩元、纯利润16.15万亿韩元,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家电厂商,这正是受到了韩国政府强有力的亲企政策扶持的结果。

  但是,韩国国内对这些亲企政策的评价未必那么好。法人税率较低,而消费税率却为10%,是日本的一倍;因韩元汇率较低,导致石油与食品等进口价格上涨;因工资收入控制在较低水平,加大了民众的生活负担;因为推进FTA后对农业影响较大,使得粮食自给率不足25%。

  李明博总统执政以来,也在推行亲企政策。但2010年夏,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的崔时仲委员长称:“看到三星电子(季度)利润再创纪录的报道很是心痛”,或许是察觉到了亲企政策的负面影响。

  几乎同一时间,和韩国一样亲企且依赖出口的亚洲各国开始转向劳动者和内需。中国2010年开始将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了20%;泰国女总理英拉也承诺提高国民最低工资收入,扩大内需。

  亚洲过度依赖欧美的需求,常常受到欧美经济的带动影响。为了保持稳定的增长,各国都计划提高劳动者收入、让国内消费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内需主导型国家在政策调整的推动下,已经实现了6~9%的高增长。韩国明年也将迎来总统选举,亲企且重视外需的政策调整将成为一项争论焦点。

  但是,韩国的政策真的能转向重视内需、重视民生吗?

  以前,日本有一种“5000万人瓶颈”的说法。意思是,家电、汽车等企业要想成为世界级企业至少需要5000万人的市场。汽车、半导体等厂房建设与维护每年要花费几千亿日元的设备投资。回收投资必须要有一定的销量来保障,如果国内没有5000万消费者是不行的。

  韩国人口为4800万。按照这一说法,企业或许在其国内难以成长。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的韩国有三星、现代等财阀,但是家电、汽车都远没有达到世界级规模。那就是因为当时企业仅靠其国内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

  韩国为了打破这一限制,开始向国外寻求市场。因此,历届政府都或多或少地推出过有利于出口的政策。结果,将获得国外市场的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培育成了世界企业。培育出主要企业和产业之后,也相继诞生了周边产业。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一些日本企业不断落户韩国。

  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从2000年的11292美元(约7.2万元人民币)到2010年的20759美元(约13.3万元人民币)实现了翻番。尽管国民对物价高涨有许多不满,但要是没有亲企政策,恐怕难以实现高增长。从其人口规模来看,韩国的亲企政策或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