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业能效的三大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
译自: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李苑
四、克服工业能效障碍
“为克服市场和行为障碍,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一个协调的能效战略-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目标、标杆、标准,以使政策适用于本国国情和本地状况”
尽管工业能效投资能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仍发现了许多尚未被开发的机会。据一项专为撰写本报告而开展的研究预测,每年制造业在能源上的开支高达1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就占到了55%。研究还显示,如果全球普遍采用最佳实践技术,即达到全球排名前10%的工厂的能源强度,可使发达国家每年节约65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发展中国家每年节约1650亿美元的能源成本,这相当于能源总成本的23%,制造业增加值的2%。投资现有的最佳技术,即那些商业上可行且目前正在使用的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佳能效方式,则可使成本再降低5%~15%。通过采用现有的最佳技术,每年的节能可达32.7艾焦耳(8亿吨油当量),大约相当于目前全球工业能耗的30%,全球总能耗的6%(参见表1)。
为什么众多改善能效的潜力被人们所忽视?
为什么人们会忽视许多这样的可能带来收益的投资机会?因为市场与教科书的理想情境存在偏差,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也并非总是理性。虽然人们对提高能效的障碍早有认识,但要去克服这些障碍却并不容易。通常,潜在用户并不清楚投资能效技术会有哪些优势和机会。即便他们清楚,要获得购买新设备或对工厂进行必要的调整所需的资金也并不容易。企业决策者并非总能从决策中直接受益,且项目所产生成本、利益和风险也难以估算。此外,政府为降低能源价格提供的补贴也会使这些投资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在发展中国家,因受到了制度、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限制,遇到的障碍可能更多。在能源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效率与可获得性相比往往占下风。在提高能效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障碍最突出。
可以运用哪些政策工具?
发展中国家要怎样去克服这些市场障碍和行为障碍?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整套能源战略,包括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设定目标、基准和标准,并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政策措施的时间范围应涵盖几十年,其中可包括一些长达5至10年的务实的中期目标。为了鼓励公司投资,政策措施应足够稳定可靠。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地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并对照国际最佳实践来进行基准分析。在地方、地区和国家层面应成立执行机构,探索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五、可以运用多种工具克服提高工业能效中的障碍
要克服这些障碍有很多种办法,国际上也有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首先要将目标量化,设定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目标,再衡量不同部门的绩效表现,然后识别提高能效有哪些机会。一旦设定了现实、可量化的目标,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立法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方式。一些主要的政策手段包括: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可以规定将效率最低的设备和做法淘汰出市场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常要规定由哪些政府机构来具体负责监管、执行和协调,哪些机构来负责推进和支撑。法律法规中还包括能源标准的设定、节能计划的制定、能耗的定期报告制度、能源审计制度、节能培训安排以及技术援助等事项。法律法规中还可以规定优先顺序,辅之以税收奖励、补贴和罚款措施。但是,立法也存在缺陷。设定的目标可能并不现实,而在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之上制定的法律也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所设定的目标与其它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矛盾。这样也会存在一个风险,由于技术主要是参照法规的标准,而不是由市场条件所决定,技术可能被“锁定”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水平上。最后,原本就不太富余的资金还常常要用到法律的贯彻、监测和执行上面。
·能效协议。通过谈判达成的能效协议是政府与行业间达成的协议,通常包括在特定时限内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这样的协议能让利益相关方参与进来,共同制定提高能效的长期计划。有些成功的协议,其部分内容可以运用到其他国家和部门。丹麦、芬兰和荷兰的协议已成为中国的范本。人们认为这些协议在达成节能目标时切实可行,同时也遵循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但经济持续增长对能源需求造成的压力、环境及竞争可能会迫使某些国家制定更为严苛、更具战略性的能效政策。
·信息化手段。通过举办活动进行宣传来提高意识,制定能效标签,设立能效信息推广办公室,建立能效和动态数据的公共数据库等手段,可以提高对能效好处的认识。通过提高可用技术使用周期总成本的透明度,这些措施能方便企业选择能效方案。这些手段对产品成本或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产生直接影响,但能影响利益相关方的认知和决策。虽然实施难度不大,但需要政府资助,而且需要有机构来组织和发起这类活动,而这些又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障碍。
·新技术和创新手段。政府的作用包括资助研发,支持私营部门开展研究,鼓励采用和推广现有最佳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以及吸引国际研究伙伴等。现有最佳技术与创新是提高工业能效的主要推动力,但是这些超出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能力范围,且投资回报期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将继续依赖国外的技术,但即使是这样,也仍需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
·市场化手段。如碳税、补贴、能效设备加速折旧和可交易的能效证书等,通常是能效政策的核心措施。这些措施能调整价格,为能效产品创建合适的市场,并引导消费者选择社会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案。市场化激励的一个优点是它比一些非市场化的方案成本效益更高。例如,在鼓励技术创新和推广、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促进能效的方案中,碳税基本上是成本最低,最有意义的一种刺激手段。需求管理能鼓励最终用户(包括工业)降低能源消费,而能源服务公司则能帮助各行业和企业提升能效。
·金融工具。如贷款、担保、循环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能提高资本的可获得性,减少融资成本,从而降低风险。但前提是需要有良好的公共金融机构和适度发展的商业银行业,而这些可能正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障碍。
(未完待续)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