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业能效的三大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2年9月14日 | 点击(1955)

  译自: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编译: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李苑

  六、通过信息交流和国际协调开展国际共同行动

  除了各国采用国内政策措施外,还有必要开展国际共同行动。工业能效的许多变化都来自于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技术变化和结构调整,其中有些是由商品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带来的结果。随着工业活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实现公平竞争,就需要交流信息和知识并加强国际协调。由于气候变化等问题具有系统性,且涉及到全球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因此只有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

  开展国际共同行动来提高工业能效的五大关键领域

  开展国际共同行动来提高工业能效有五大关键领域:一是设定全球能源强度目标与标准;二是促进技术变革与结构调整;三是推动国际技术转让;四是建立支持国际技术转让的融资机制;五是构建工业能效国际监督和协调职能。

  1、设定全球能源强度的目标与标准

  2010年,联合国秘书长能源和气候变化咨询小组呼吁,为确保全球在2030年普及现代能源服务而开展的国际合作应优先考虑提高能效,同时呼吁到2030年将全球能源强度降低40%,即每年降低2.5%,但并未设定工业能源强度目标。

  作为实现绩效目标的一种较完善的方法,设定可量化的目标能明确重点和方向,便于比较和进行标杆分析,并成为行动的聚焦装置。设定目标是为了提升绩效,并针对所设定事项提出要求。但目标需要现实合理,以保持其驱动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同行动中,目标应该要比现有的趋势有更明显的进步。由于工业能效项目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因而无论是考虑环境因素还是经济因素,目标远大都是有道理的。

  自1990年以来,全球工业能源强度以每年1.7%的速度下降,但这还只是充分控制能耗所需速度的一半。在此背景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建议应将目标设定为:2030年以前每年下降3.4%,即总体下降46%。由于针对这一目标达成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难度较大,各国应在其国家发展计划中包含这一内容。那些已经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应力争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

  为保证效果,目标必须接受监督。发展中国家通常数据有限,因此首先要收集并统一能源强度方面的数据,这样才能对各国的绩效进行评估,通过国家间的比较来发现进步与停滞之处。可以建立一套动态的流程,向各国通报其进展情况,并查明落后的原因。

  制定国际标准还有助于实现目标。标准可侧重于统一术语和能效计算方法、能源管理、标准的完善和更新以及建筑能效活动的标准化等方面。这些标准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确立、实施和监督能效政策,也使能效技术的创新能更快地投入市场。此外,它们还能成为规章制度和鼓励人们大力采用创新能效技术的政策激励措施的客观衡量标准。

  2、促进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

  为促进提高工业能效的技术变革和结构调整而开展的大规模国际行动可以进一步减少能源使用,避免更多的资源损耗。

  这些行动应将重点放在为实现知识共享而开展的研发合作当中,通过协商来明确研发的优先顺序并共同承担风险。在采用低碳技术的领域,如可再生能源资源、清洁能源技术的转让和推广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国际研发合作。但是,仅侧重于工业能效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数不多。在针对逐步淘汰经济上可被替代的能源密集型产品方面,也可以建立一个国际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淘汰氯氟烃以及在欧盟淘汰白炽灯泡方面,目前已有很多重要的国际经验。

  国际共同行动可以确保全球在工业重组过程中将能效因素考虑在内。通过信息交换中心和信息交流的帮助,各国、各行业可以找到现有的最佳技术,并且能在投资前对不同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作出比较。国际协调也有助于推广工业能效技术和做法,在与私营部门合作时,其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全球和地方价值链及生产网络中,领先的跨国公司能在发展中国家加快推动工业能效的提升。

  3、推动国际技术转让

  国际能效技术转让涉及到技能、知识、制造工艺、设备和设施的跨国转移。发展中国家在采用工业能效技术时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难以获取国际上现有的最佳技术,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匮乏或是缺少所需的大规模投资。东道国政府可以发展本地吸收能力,促进本地技术外溢,获得国际许可,并促进工业企业间加强学习。来源国政府则可以加强技术援助、资金援助和能力建设,提高发展中国家获取和吸收国外技术的能力,还可以推广技术知识和标准,推动开展联合研究,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设立工业能效经验研究的专项补贴。

  国际共同行动能够提供一种协调机制,帮助解决私营技术市场的有关问题,并就国际技术转让规则展开谈判。这就需要使科技知识更广泛可用,需要建立技术引进成功项目的信息渠道,统一专利和标准程序并贯彻落实国际法。通过扩大清洁发展机制和全球环境基金等多边协议,成立国际信息交流网络,可以为获得工业能效方面的基本科学技术提供保障。

  4、促进国际融资

  没有资金,目标和技术转让都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业能效国际融资制度框架。通过多边和双边的资金渠道,无论是直接融资或是通过执行机构或当地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这些都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能效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侧重点也可以放在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和全球环境基金来专门评估国际融资需求以及扩大碳交易计划上,目前的资金还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Stern,2006)。下一步,可以成立一个全球工业能效基金,引进国际担保,为私营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贷款提供便利,并成立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性能源服务公司。

  5、构建工业能效的国际监督和协调职能

  实现国际协同和“外部性内部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统筹国家利益、国际利益及目标,使大家对公共产品的理解达成一致。因此,《2011年工业发展报告》提出,要构建一项工业能效职能,以帮助设定和监督国际目标和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和标杆分析;提供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协调监管、目标、标准、研发、技术转让和价值链运营;并为应对工业能效的国内外融资的挑战建立创新机制。

  (完)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