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全球钢铁生产和贸易趋势:2013年底钢铁市场或将复苏?(下)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3年9月13日 | 点击(2254)

  译自:2013年6月【英国】metalbulletin.com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叶子

贸易趋势

  由于扁钢产品每吨含有的价值普遍较高、能够更好地节约运输成本并且运输的距离较远,因此在全球钢铁轧制产品贸易中占很大份额。

  2012年,扁钢产品贸易量占全球钢铁贸易的比例接近50%,达到1.4亿吨(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较2011年下降2.6%,但比经济危机前的最高点——1.42亿吨仅低不到200万吨。

  钢铁半制成品2012年的全球贸易量比2011年增长了200万吨,长材产品增长了11%达到6760万吨。以长材产品为主的钢铁厂面临着国内建材市场低迷的困境,因此他们转向国外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增长。

  由于全球油气产品的需求依旧强劲,2012年的钢管贸易为3440万吨,与2011年持平。

  在2012年,钢铁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全球出口依旧延续着长期以来的下滑趋势,总出口额为4.14亿吨,占产量的比例为28.7%。与十年前的38.2%相比,下降了许多。

  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过去十年间不断扩张的产能和增长的产量,大多是以国内市场为目标。

  中国钢铁企业正处于一个停滞的国内市场中。对于中国钢铁企业出口潜力的担忧,笼罩了那些位于中国海外目标市场中的企业。这导致了WTO贸易案件的频发和关于保护性关税的呼吁。

  尽管中国的钢铁出口只占其产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在2012年全球钢铁出口国排名中,中国还是以5480万吨位列第一。

长期展望

  鉴于人口增长和钢铁需求的关系,就某种程度而言,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的趋势能够帮我们分析哪些地区的经济体拥有成熟的或处于增长中的工业基础,以及钢铁业的未来走向。

  2007年,人均表观消费量达到最高值——402kg。而欧盟的钢强度在过去5年间大幅度下降,2012年仅为278.5kg,原因主要是人口的相对稳定以及钢铁行业的整体下滑。

  独联体的钢强度在2007年至2009年持续下降后,从2009年开始稳步提高,2012年为218.2kg;北美自由贸易区2007年到2012年间的钢铁消费走势和独联体相似,但复苏的势头比较微弱,2012年为281.1kg,比2007年少了37.7kg。

  不出所料,亚洲的人均钢材表观消费量呈现出最为稳定的增长势头,非洲则拥有提高钢材消费的巨大潜力, 因为目前它的人均表观消费量最低。

  增长的人口和发展中的经济体,意味着钢铁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增长。在短期,保持盈利是大多数钢铁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西马克集团(SMS Group)是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在今年6月发布的2012年度报告反映出目前存在于大多数钢铁企业中的这种担忧的情绪。SMS Siemag(平材产品)的订单额较上一年减少了24%,至15.19亿欧元,而SMS Meer’s(长材)的订单额也下降了16%至11.52亿欧元。

  但西马克集团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einrich Weiss对于未来还是充满乐观的,他说:“尽管我们的客户目前对于投资还犹豫不决,但我们预计,2013年底钢铁市场会略有回升。”

  (完)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