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欧洲的产业政策:我们学到了什么?(三)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3年9月27日 | 点击(1575)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除了支持(最好是本土的)先进技术,工党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还深受其重视“规模”的影响。各部长及顾问团认为英国许多产业过于分散,没有政府的介入,根本不可能实现合理化。于是,工业重组公司(IRC)应运而生,协助对一些行业进行重组。

  在电气工程方面,三家最大的公司在通用电气公司(GEC)率领下携手组成英国最佳组合,足以与德国西门子(Siemens)和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等国际公司相媲美。虽然缺少政府投资,但通用电气公司实际上成为英国电气行业的领导性机构。此外,它在电信设备和几家电子工业的分支机构也占据重要地位。

  一项更为复杂的合并,是将英国汽车和卡车制造商置于英国利兰汽车公司(British Leyland)的管制之下。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是想阻止美国公司进一步占领英国市场。福特(Ford)和通用(General Motors)已经在英国设立分支机构。60年代中后期,规模稍小一点的鲁特斯(Rootes)也被克莱斯勒(Chrysler)收购了。新组的公司有望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规模经济的需要也成为工党1967年决定将钢铁行业再次国有化的理由,尽管在此情况下,政治与经济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钢铁行业于1951年被国有化,但是两年后又被保守党私有化,钢铁行业成为两大政党竞争的牺牲品。工党宣称,新成立的英国钢铁公司将带来结构上的改变,而私营企业并不愿意为改革买单。

  这之后的事件表明,政府的确低估了进行大型并购的困难。总体上来说,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并没有促进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党在1970年的大选中败给了保守党,此后国家干预政策逐渐远离政治舞台。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领导的新政府上台后,出台的第一项规定便是关闭IRC。科技部也被解散,由贸易与工业部接替其大部分职能。然而,保守党执政的四年间,并没有对产业政策的实施进行根本改变,一系列工业危机逼迫政府不得不放弃不干涉主义立场。

  首先是劳斯莱斯濒临倒闭。该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款创新式引擎RB211,还成功说服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该引擎安装到新客机上。然而,开发成本远远超出预期。尽管1970年政府下拨了研发资助,该公司还是濒临破产。作为国防承包商和出口商,该公司地位举足轻重,因此政府觉得有义务进行干预。

  正如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后来所说,“我们都知道,RB211引擎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上高科技领域的领军者,我们也乐见其成”。1971年,破产受益人被召集起来,政府接管了该公司的航空发动机部;劳斯莱斯汽车行业被迫分离,在股市上摇摇欲坠。

  造船业和其他惨淡经营的部门问题频现,促使国家不得不给予更多援助。1972年,政府通过了一项工业法案,“主张或多或少给予全权委托权进行危机驱动干预,尽管法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战略方向”。

  ICL是根据法案获得援助的公司之一,并以研发资助一系列新电脑的形式下发援助。尽管保守党政府相信市场的力量,但是他们与工党前辈一样焦虑不安,他们深感应该在该行业保留一个强大的英国队伍。虽然考虑将ICL与欧美企业进行合并,但是政府还坚持ICL的控制权应归属英国。此外,法德两国政府支持本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力度也比英国更大。

  工党于1974年重掌政权,其对产业政策的热情丝毫不减,并寻求“更紧密、更清晰以及更积极的政企关系”。促进兼并不再是优先政策,IRC的升级版——国家企业委员会(NEB)被赋予广泛的权利,可以对企业进行投资,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资金,在战略新兴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工党希望这一新机构可以在英国工业现代化方面发挥核心作用,但是这一愿望在1973年底世界石油价格翻了两倍,经济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破灭了。随着经济衰退的加剧,NEB开始救助受重创的企业。

  英国利兰汽车有限公司是最不景气的企业,遭受汽车销量下滑的严重冲击,不得不求助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同意对其进行援助后,NEB主席莱德勋爵还需制定一个重振英国利兰汽车有限公司的方案。莱德的建议被政府采纳,他主张在八年间对该公司投入10亿英镑,大部分的钱应来自纳税人。莱德计划基于一种没有证据或分析支撑的假设,即:复苏的英国利兰汽车有限公司将在所有汽车和卡车市场盈利。

  其他几家遭受重创的公司也从NEB获得补助,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阿尔佛雷德·赫伯特(Alfred Herbert),以及领先的电子公司费伦蒂(Ferranti)。NEB还从政府手中继承了ICL的股权,通过从通用电气公司和普利西有限公司(Plessey)的股东那里购买股份,委员会所占的股份已经高达25%。企业在该阶段表现良好,尽管仍受益于优先购买和研发补助,但还是有望逐步脱离政府的支持。自1968年公司创立以来,1979年的股价上涨到最高水平。

  NEB负责管理国有的劳斯莱斯。劳斯莱斯公司已从洛克希德危机中复苏,并且在政府持续的研发资助下,发展起衍生产品RB-211。尽管这款引擎的技术风险被低估了,但其基本设计很合理,劳斯莱斯开始有能力和普惠公司及通用电气两大美国竞争对手抗衡。

  对于该行业的机身制造来说,自从对Airbus撤资,民用客机的进展一直不大,且政策实施以来获得研发资助的企业盈利微乎其微。1977年,政府对行业进行国有化,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而非经济原因。工党宣称,制造商对公共资金的依赖使得私人所有制不适用,但是并没有采取措施改善其做法或澄清其战略方向。

  在1979年大选之前,对于新国企英国宇航公司是与波音公司共同开发新型757客机还是再次加入空客公司这一问题,政府必须做出决策。鉴于与美国联手可以增强英国宇航公司的实力,使其不必如此依赖公共资金,政府最初支持波音公司的提议。虽然空客推出的第一架飞机A300销路渐有起色(1978年,空客获得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订单后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英国内阁大臣还是怀疑该项目能否带来足够回报。

  但是,在国外,欧洲国家要求英国对欧洲合作表现诚意;而在国内,英国宇航公司担心接受波音的提议后会下降到分包商的地位。迫于国内外的双重压力,英国政府重新以全面伙伴的身份加入空客联盟,并为英国宇航公司提供了1亿英镑的启动资金,助其开发空客系列的下一个产品——A310。

  英国政府的核能政策跟民用飞机政策一样反复无常。到了1970年,英国发展自主设计的先进气冷堆技术的技术显然失策了,其主要负责机构英国中央电力局(Central Electricity Generating Board)向政府施压,以期改用美国轻水反应堆,冗长的反应堆选择之辨就此拉开了序幕。

  1978年,反应堆之辨的结果是“正宗英式妥协”:英国政府会再预订两个先进气冷堆,但同时将于80年代初考虑引入轻水反应堆。先进气冷堆的败笔加上长期摇摆不定的政策,彻底打破了核电成为英国成功出口行业的希望。

  同一时期,英国政府的高科技行业政策深受美国可能霸占市场这一威胁的影响,但英国领导人错误地判断美国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IBM这样的巨型公司。事实上,美国工业的活力大多来自新加入的行业竞争者,高科技领域尤为如此。这些初创公司通常比历史悠久的老牌公司更善于挖掘利用新的技术机遇,英特尔公司(Intel)便是最好的例子。英特尔创办于1968年,成立后仅用短短十年时间即成为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存储器生产商。

  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也是行业新手,最后成为世界上创办时间最早也是最成功的生物科技公司。值得称道的是,虽然政府官员判断失误,英国国家企业局却认识到,英国要想在这类行业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增长的动力必须来自新的市场竞争者。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