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欧洲的产业政策:我们学到了什么?(九)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英国
1979年5月就任英国首相的玛格丽特·撒切尔,被视为“新自由”主义的领头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发展中国家,乃至工业界的经济政策具有深远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与前一届英国政府的连续性,但在一些关键领域,“撒切尔主义”对经济工作的重点进行了重新排序。政府关注的重点转向控制通货膨胀和公共支出,甚至不惜以失业率升高作为代价。在微观经济层面,将竞争作为提高产业效率的主要工具。许多曾经被工党进行国有化的行业,比如钢铁、造船和航空航天业,都开始进行私有化。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撒切尔政府对于曾经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且不适合私有制的国有公用事业进行私有化,解除国家对其的管制。最为成功的例子便是1984年英国电信(British Telecom)的私有化运动。
私有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公用事业不再必须购买英国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曾经平淡的供应商/用户关系转向一个更富竞争的市场。例如,在电信领域,英国电信引入了瑞典公司爱立信(Ericsson)与英国交换机供应商进行竞争。1990年英国电力行业私有化之后,西门子和其他欧洲电力工程公司成为已完成私有化的新电力公司的主要供货商。
与英国工党曾经试图对一些被认为是战略性行业的英国国有企业进行培养和保护不同,撒切尔政府非常愿意向国外买家出售总是处于亏损状态的国有企业。1984年,对于美国福特对英国利兰(Leyland)分公司捷豹(Jaguar)的收购案,撒切尔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她原本可能在两年后向福特和通用汽车出售英国利兰的剩余部分,但国会保守党中突如其来的爱国热情,迫使她撤回了提案。英国利兰的路虎(Rover)品牌1988年被英国宇航公司收购,1994年又被德国宝马公司接管。利兰公司的卡车业务在1998年被美国佩卡公司收购。
撒切尔夫人希望使英国在外国投资者眼中变得更具吸引力,她不太在乎这种投资究竟是通过在英国建立公司还是通过收购英国公司的形式实现。这对于正打算在英国建立工厂作为其欧洲市场的供应基地的Honda、Toyota和Nissan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经过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劳资环境变得更加稳定,这些日本公司英国工厂的生产水平丝毫不亚于其本土工厂的水平。
除了吸引外资,英国政府也在试图鼓励本国企业的发展。这种鼓励并不是对特定行业或企业提供支持,而是通过营造能够为企业家提供支持的环境来实现。税收改革推动了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同时英国政府也说服伦敦证券交易所改进其对初创的高成长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服务。成功的结果之一,就是出现了一批新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致力于将学校里的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其中包括Celltech,该公司目前全部为私人投资者所拥有。
尽管这些企业都没有美国同行那么成功,但却反映出英国早期注重培育大型工业集团的观念已经转变。20世纪80年代,在剑桥大学周围——即后来被称为“硅沼泽”(Silicon Fen)的地方,出现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领域很有前途的创新型公司。
不干预产业的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对先进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英国政府认为,一些公共资金的介入,对于增强在某一行业中落后于美国同行的英国公司是必不可少的。始于1983年的阿尔维计划(Alvey programme)旨在推进产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该计划为期五年,固定预算为3.5亿英镑,其中2亿英镑来自纳税人。该计划提高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研发的支出金额,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提高英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在就任后不久,撒切尔政府就卖出了英国国有企业局(NEB)国际计算机公司(ICL)的股权,但政府仍旧希望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对该公司提供支持。然而,英国国际计算机公司的盈利无法满足其为保持其产品竞争力而必须进行的研发方面的支出。由于私人投资者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政府同意为国际计算机公司与银行协商达成的2亿英镑贷款提供为期两年的担保。贷款很快被还清了,英国政府不再介入国际计算机公司之后的决策。
1984年,电信设备企业英国电讯公司(STC)接管了国际计算机公司,后者由此成为一个业务多样化的电子集团的一部分。但这一次的兼并还不算成功,1990年英国电讯公司将国际计算机公司(ICL)80%的股份卖给了日本富士通(Fujitsu)公司。在日本的管理下,该公司的业务主要转变为信息系统和服务,涉及的硬件业务越来越少了。
一些电子行业的分支领域在这段时间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控制。以消费电子领域为例,20世纪70年代,英国多家电视机制造商与日本主流制造商达成了合作关系,英国国家经济发展办公室希望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提升本国产业现代化和竞争力,提高电视机制造业的英国本国制造的概率。
然而,截至20世纪80年代,上述合资(或合作)企业的大部分控制权被日本合作伙伴掌握。同时,英国业内最大的制造商Thorn-Emi也将公司旗下的电视机事业部卖给了汤姆逊(Thomson,法国国营电子集团)。1978年,日本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机构(NEDO)就政府如何对现代化项目给予支持和补贴的同时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管理干预的问题提出了新构想。英国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政策也正体现了这一构想,即政府应尽量将最大的控制权交给企业。
在半导体领域,如前文所述:随着意法半导体集团(SGS-Thomson)收购了Inmos公司,英国大型的半导体制造商就只剩下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一家。英国通用电气公司并未参与大容量段的半导体市场,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军用设备的半导体研发上。
英国国内的半导体市场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或国际半导体制造商在英国设立的分支,比如西门子(Siemens)和富士通(Fujitsu)。针对Inmos的基地究竟该设在何处,以及是否需要一个本国的半导体制造商的争论一直是英国半导体产业界争论的焦点,却并未引起政府的关注。
当时,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关注点一直是放在航空领域,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英国政府规定:该行业的制造企业必须是本国国有企业。英国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和劳斯莱斯(Rolls-Royce)以前都是私营企业,但是他们当时处于英国政府的保护中,受政府要求在公司章程中写有明确条款以防止外资介入企业。英国政府并未在战略方面对企业施加影响,而是通过企业与国防部的项目联系,和他们希望在部分民用项目上获得政府启动资金支持等方面来实施控制。
除了航空领域,英国政府对于企业的架构和所属权等问题采取开放立场,默许企业的经营策略由市场决定。然而,有些观察家则对英国政府的这一策略给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它忽视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力这一问题的关键部分。
因为正是出于上述策略,政府不但削减了研究经费,而且还促进了航空领域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技术决策所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虽然这并非出自英国政府的本意。政府对于Inmos和ICL两家公司为境外企业收购的默认态度,就充分反应了他们对于那些具有政策价值的技术的认知和支持的力度将逐渐降低,不论这些技术未来在国家安全和潜在经济利用方面的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在英国撒切尔政府时期未获得重视。
撒切尔夫人1990年辞去英国首相职务后,保守党仍占据着执政地位,直到1997年,一名之前撒切尔执政时期最强烈的反对者迈克尔·夏舜霆(Michael Heseltine)开始主持英国贸易与工业部(DTI,简称“贸工部”)工作,并随之出台了一项工业振兴政策。
夏舜霆非常赞赏日本当时实行的产业政策,并试图让英国贸工部成为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引擎,他希望通过这一政策的实行推动英国的工业走向胜利。尽管贸工部与工业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并且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工业支持计划,投入的资金却始终有限。因此,在夏舜霆任贸工部部长时,英国实际上采取的政策并没有很大的不同。
1997年开始执政的劳工党,并未改变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改革政策,这一点是出乎业内预料的。劳工党执政时期的两位首相分别是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和戈登·布郎(Gordon Brown),他们仍然继续了前任政府将企业发展和决策全部交由市场发展来决定的做法。
新上台的劳工党却并未在政策创新上做足功夫,其下设的英国国家企业委员会在将关键行业收归国有方面仍显得力不从心。在发表于1998年的白皮书中,英国政府宣称他们将不再实行过去曾经对企业实行过的干涉政策,并提出:“20世纪60-70年代间,英国执行的现代化产业政策主要采取的是计划体制,而现在(199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越发意识到了使经济向着市场需求方向发展的重要性。”
出于20世纪60-70年代追赶美国经济的愿望,英国也开始了建立大型工业集团的计划。现在这一发展重心放到了横向产业政策上,即增加企业的融资来源,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更多的税收激励,并鼓励企业加大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资,而不再像从前一样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扶持个别企业上面。
对企业竞争的规范引导,也成为了英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1998年出台的《竞争法》,赋予政府更高的权力以根除任何反竞争的行为,并对涉嫌破坏竞争规则的企业给予比原先更重的惩罚。在2002年出台的《企业法》中,对于企业竞争的政策和法规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劳工党还继续执行了保守党执政期间的政策,解禁对通信产业公共设施管制,如2003年出台的《通信法》,使新竞争者(企业)进入市场变得更加容易。
(未完待续)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