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业政策透视:奥巴马的三支箭(下)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吴中宝、江道辉
第三支箭:能源革命让美国“独善其身”
如果说制造业是美国优势的巩固和延续,楼市是未来繁荣的见证,那么奥巴马在能源领域的动作,绝对称得上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切入点是页岩气。
近两年,页岩气这个专业名词成了流行词,似乎只要谈到美国战略和能源相关话题,不提“页岩气”这三个字就落伍了。实际上,早在1981年,美国第一口页岩气井压裂成功,2002年,水平钻井被用于提高页岩气井的产能。
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美国国内开发页岩气之风已成,奥巴马需要做的就是为过剩的页岩气开采找到出路。
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天然气总量的1%;自2007年开始,美国页岩气产量以年均50%的增速提升,2011年产量达到1800多亿立方米,页岩气所占比重近30%。
但是页岩气的过剩并不是因为供过于求所产生的产能过剩,它的过剩来源于管道瓶颈。
美国的油气运输采用的是开采与管道运输垂直分离的模式,也就是:天然气管道公司功能单一,只负责建设和运营管道,不得进入开采、提炼等领域搞所谓的垂直一体化;天然气生产商通过公平竞争使用管道公司的天然气管道。1985年,当时的美国天然气监管机构——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颁布了第436号法令,开创了公开准入、平等运输、允许下游天然气使用者直接向生产区域的供应商购买天然气等多项市场原则。1992年,FERC又颁布636号法令,要求管网公司分离管输业务,2000年颁布637号法令,进一步打破各州之间管道运输的壁垒。
正是这一系列法案建立起的垂直分离模式,促成了美国能源产业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公平竞争提升了运输市场效率;二是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从事页岩气开采。加上美国发达的金融业和大量风险投资推波助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许多技术瓶颈被攻克,中小企业奔赴美国各地遍地开花的开采油气,由此形成了美国今天的页岩气开采绝大部分由中小企业进行的局面。
但今天美国页岩气的发展正面临着一种新的“荷兰病” ——来自采运分离模式这一成功经验的威胁:开采商在管道投资方面没有话语权,而管道投资公司又对页岩气运输管道的投资踌躇不前,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页岩气国内运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而管道公司之所以对管道投资踌躇不前,又来源于两大刚性硬伤:一是页岩气开采本身存在技术争议性和产量不确定性增加了管道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二是美国对管道投资存在较强的制度管控。
页岩气过剩带来的能源浪费非常惊人。以得克萨斯州为例,其鹰滩页岩油气田的页岩气产量尽管在2010年~2012年增加了近30倍,但因运力不足,该州监管机构只能被迫发放燃烧许可证,仅2012年就发放了1963份,远高于2010年的306份。而在北达科他州,因运力不足,天然气放空燃烧率高达30%左右,其燃烧页岩气的光芒在太空之中都清晰可见。
运力不足也已使页岩气生产商严重亏损,曾经具有旗帜般号召力的页岩气大王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也不得不出售资产度日,仅2012年就出售了120亿美元资产,以改善其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
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采,在带来能源独立的同时,也为奥巴马最关心的指标——就业带来贡献。据IHS Global Insight估算,2010年美国非常规气开发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到2015年和2035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分别上升至150万个和240万个。
所以,奥巴马绝对不会让页岩气开发停下来,但如何化解这种结构性过剩就成了奥巴马的心头病。通过出口化解国内的过剩矛盾,这是奥巴马能想到的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办法。2013年以来,奥巴马已经屡次在公众场合暗示,将进一步加大能源出口,会加快支持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到2020年,使美国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
在行动上,美国能源部也加快了对19个LNG出口终端项目的审批速度。如果已经提交的19个出口终端申请均获批,每天将出口超过250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超过目前美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以出口化解运力矛盾,确实远比在国内加快管道建设、满足国内需求要更有谋略。
首先,出口国外,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这远比让开采商在天然气价格已经很低的国内市场厮杀更有利益。其次,之所以对管道建设实施较强的管制,也是为了更好的配置资源,让投资资本从页岩气流向其他能源领域,比如页岩油,比如可再生能源,这更符合奥巴马的能源战略。
页岩油比页岩气更有让投资者开采的理由,因为不但石油比天然气具有更广的运用领域,更重要的是,页岩油不会复制页岩气过剩造成美国天然气价格暴跌的影响。因为美国的天然气市场相对封闭,而石油市场则与全球市场关联紧密,在短期内,石油定价不会受页岩油供应增多出现大幅波动,开采者可以获得稳定收益。而且,页岩油属于轻质油,油质好,拥有一般原油所不具有的优势。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现在的美国,由于钻井面临着天然气价格过低以至无法盈利的问题,促使大量钻井平台从天然气产地向石油丰富的地区迁移。好在美国一般的页岩气区块,也富含页岩油,企业“以油补气”仍大有可为,传统的页岩气田巴肯和英格福特已经变身石油主产区。得益于此,2012年美国石油日产量增加了100万桶,达到日产850万桶的水平。
“页岩气革命”的光芒正开始被页岩油的繁荣所掩盖。科威特著名石油战略专家谢赫·法哈德·萨巴认为,美国拥有2万亿桶页岩油储量(当然,已探明的还没有这么多,这只是根据地质结构进行的估算),是沙特阿拉伯常规石油储量的8倍、伊拉克的18倍、科威特的21倍。
尽管目前对美国未来页岩油产量的预测还有很大分歧,悲观数据是180万桶/天,乐观的猜测则是,产量在2020年之后可达到300万-400万桶/天,但都表明未来美国的石油安全为体会得到改善,能源独立革命指日可待。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页岩油产量将在未来数十年里占美国总体石油产量的10%-25%。
无论是页岩气还是页岩油,都只是非常规能源的一部分,美国非常规能源储备十分丰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占到美国可开采天然气储量中的60%,按科威特专家的估算,页岩油也达到惊人的2万亿桶。奥巴马的雄心不止于此,页岩油气只是其能源革命战略中的一步棋而已!与此同时,他还有三步重要的棋要走。一是,在短期继续推动进口多元化战略。为了实现能源安全这一终极目标,继续执行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策略,减少对依赖中东波斯湾地区石油的依赖度。二是着眼长远,大力支持低碳能源的组合开发战略。三是,对煤炭和常规石油仍将以负责任的姿态继续开发。他们仍是世界能源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资源,在未来还将在地缘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美国一时半会仍摆脱不开对它们的依赖。
能源革命,不但开始扭转地缘政治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也让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备了“独善其身”的竞争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奥巴马已经“三箭”齐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美国的复苏,对世界政经格局的影响,将日益凸显,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完)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