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回归之梦的评述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1月10日 | 点击(1988)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喜文

  2013年2月22日,访问美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进行了演讲,题目为:《Japan is Back(日本回来了)》。演讲伊始,安倍就表明:日本现在不是,未来也不会是“二流国家”。

  安倍宣称,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地区,日本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依然拥有主导地位。所谓的规则包括: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他并称,日本将继续担当公共海洋资源的守护者,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一道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并当场宣示,强大的日本回来了。

  但是,强大的日本迫切需要经济复苏,安倍在演讲中一再解释,“安倍经济学”这一词并非自己创造,而是来自市场。他希望通过三大手段,解决日本长达10多年的通货紧缩。

  首先是敦促日本银行推出大胆的金融政策,激活日本股市,促进日本制造业产品出口;其次是通过机动性财税政策,让GDP增长2%,带动60万人就业;然后是制定经济增长战略,刺激民间消费、民间投资,让市场活跃起来。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将日本培育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兴市场。

为“日本回来了”而推出梦幻式的复兴战略

  2013年6月14日,安倍政府正式推出《日本复兴战略》,副标题则为“Japan is Back”。

  安倍政府为重振日本经济,推出由“三支箭”构成的经济增长战略。一是大胆的金融政策,二是机动性财政政策,三是促进民间投资,以上三项政策同步推进。《日本复兴战略》中,通过“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恢复并提升民间的投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路线”。

  基于此,《日本复兴战略》中,制定了三项行动计划作为实现增长的具体措施,即: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国际化战略。 通过实施“日本产业复兴计划”,强化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培育战略市场计划”,培育新的市场。

  同时,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扩大国际市场规模。《日本复兴战略》还提出,未来十年,实现年均名义GDP增长3%左右,实际GDP增长2%左右。由此,十年后人均国民总收入扩大到150万日元以上。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大胆的货币政策”和“机动性财政政策”已经推行,经济增长战略的可行性被视为左右安倍经济学成败的关键。可以说,目前日本银行所谓的大胆金融政策是造成日元贬值的主因。

  2013年4月,日元兑美元跌破100大关,创四年新低。受日元贬值影响,丰田汽车、索尼等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企业如愿出现了增长。同时,货币贬值带来的价格竞争力的提升,也让日本政府对日本经济本年度实现整体增长寄予了厚望。他们认为,日元大幅贬值,也会使得部分转移到海外的生产线考虑回归日本国内。

货币贬值无法效仿美国制造业回归梦

  美国制造业向其国内回归是美国复兴梦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再加上页岩气革命降低了企业采购能源的成本,所以,美国政府期望美国重新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基地。

  实际上,最近几年,福特、通用、陶氏化学公司等大型企业相继在美国扩建了生产基地。含有建厂计划的企业在内,其总数在过去3年间已经增至50家。除了汽车、化学厂商之外,还涵盖电子零部件、钢铁、航空运输业、建筑机械等很多业种。

  波士顿咨询集团去年3月公布的报告称,通过制造业向国内回归,美国2020年前将新增200~300万人就业,从而美国失业率可降低至2%左右。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降低失业率,大力支持制造业回归,推出了降低制造业法人税率、扩大针对制造业的研发投资等政策。

  但是,高盛集团在2013年3月份发给客户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占世界出口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现阶段,不能说提升生产率、降低能源成本就能提高美国竞争力”。

  同时,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研究报告称,制造业中劳动力成本以及能源成本的占总成本比率不过是10%,所以并不能将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作为企业选择生产制造基地的关键因素。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企业往往更重视市场的增长空间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不少专家对美国制造业复苏说法持怀疑态度。美国出口增速放缓、生产经营活动减速,目前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赞同经济学家的看法了。

  另外,以什么为标准来评价制造业复苏,其定义的模糊也使得美国制造业复苏的讨论更加复杂。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中预测,美国制造业可培育60~100万人就业。这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考虑到过去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大约减少了260万人的话,那么能用复苏一词来表达吗?

  实际上,美国每年新增200~300万总就业人数,制造业每年增加10万人就业的话,所占总就业人数的比率仍将是一个很低的水平。

  其实,美国制造业本来就没有“衰退”,而是一种“进化”。或许一开始就把就业减少视为制造业衰退的标志本身就不正确。原因是,过去10年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是产业附加值却增加了。也就是说,美国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国家,取而代之的是在美国诞生了更多新兴产业。

  具体而言,包括半导体、航空运输业、医疗设备等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就业减少使得通过设备更新等手段,可以以更少的人来生产同样的产品。尽管就业减少了,但是不能说制造业“衰退”了。为保障就业而牺牲效率,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同时,即便是就业增多了,如果工人的工资待遇受到抑制,与国民劳动收入的增长相抵消,更得不偿失。

  更为重要的不是“回归”而是“进取”。仅仅通过国内回归,就能够使制造业复苏是很不现实的。制造业复苏,需要持续开拓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就是“创新”至关重要。美国制造业问题的本质是开创新产品的力度不够,其原本的创新能力这一强项未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与其他国家抢蛋糕吃,恐怕难以可持续发展。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关键在于开发更多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的产品。

  这对于以技术立国而引以为豪的日本来说,也很重要。日元贬值或许让日本制造业得以喘息,但是过度依赖货币贬值,而不是自己去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的话,恐怕也难以可持续发展。

美国会否一直支持安倍经济学帮助日本圆梦呢?

  美国支持安倍经济学的另一个目的是更注重自身的实际利益。

  当被问及对安倍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评价时,美国高官表示,“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日本参加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是重要的第一歩,以TPP为杠杆,来撬动整个市场的开放改革,从而实现结构调整。美国容忍日元贬值,其实是为了加快推进TPP。

  日元加速贬值,日本股市上扬,让日本国内对加入TPP怀疑和抵触,都渐渐地淡化了。但是,日本政府显然忘记了20年前的一段历史。1994年2月,当时的日本首相细川护熙和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就汽车、钢铁商业等领域的谈判破裂。其后,美国政府容忍日元升值,市场上纷纷推测其为“为解决汽车摩擦问题,美国政府默许下的日元升值”。当时,日元汇率从1美元兑换110日元一路上升,迎来了1995年春突破1美元兑换80日元的“超速日元升值”。

  我们姑且不谈美国政府是否将汇率视为贸易政策的“工具”。但很简单,如果美国的利益无法实现,美国国内批评容忍日元贬值的声浪就会一浪高过一浪。届时,就很难判断美国还会不会继续放任日元贬值。

  不知道日本梦几时能圆?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