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的GDP(下)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3月14日 | 点击(2095)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健

三套指标明方向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一般认为发电量是监测GDP走势最直接的指标。由于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大约占到50%,而电力是工业发展最重要的投入之一,因此,观察用电量和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波动,可以对GDP的走势进行研判。

  由于发电量的数据较用电量更为客观,且电力具有存储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我们选用了发电量数据。根据图3,2008年之前,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稳定的。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发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波动明显小于发电量。

  因此,我们判断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之所以是可能,是因为发电量数据本身也可能存在问题,因为电力公司可能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给出不准确的数据。为了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我们还需要另外的指标帮助我们研判经济走势。

  第二套指标是货运量和柴油产量。选择货运量的逻辑在于物流是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例如,业内有“一吨钢铁,五吨物流”的说法,就很好地体现了货运量的重要性。货运需要柴油,因此柴油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从图4可以看到,次贷危机之后,货运量和柴油加工量的同比增速均迅速反弹并创十年来新高,预示经济V型回升。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二者的同比增速均在低位保持稳定,预示着我国2014年的经济仍将以稳为主。当然,这套指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货运量和柴油产量并不是增加值指标,因此在GDP的代表性方面较弱。

  第三套指标是钢铁和水泥产量。从指标可信度的角度而言,水泥指标要优于粗钢。粗钢产量受库存影响很大,而且存在瞒报、漏报等问题,而水泥由于单位产量的运输和仓储成本非常高,使得库存和瞒报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根据图5,我们看到2005年,粗钢和水泥产量增速出现明显背离,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治理钢铁产能过剩,导致一些地方瞒报产量。2006年之后,粗钢和水泥产量增速表现趋于一致。从目前的情况看,二者增速均呈低位波动态势,也预示了2014年的经济增速不可能太高。

网络经济助检验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搜索引擎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热门词汇的搜索频次。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人们的预期,进而帮助检验我们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

  从图6和图7来看,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都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说明人们普遍预期经济增速将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图8,房价仍然是人们目前关注的焦点,如何稳定房价,进而实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平衡,仍将是2014年的重要议题。

  总之,从总体分析来看,我们认为2014年的中国经济“不会太好,也不会太糟”,增速很可能继续保持在7.7%-7.9%的区间。但是,得出这一结论并不能简单地通过上述分析,还要对经济的各个结构进行研究,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作进一步讨论。

  (完)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