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资源演进与新ICT生态系统(下)——从iPhone和安卓的崛起看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发展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4月14日 | 点击(1731)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剑

  在智能手机产业链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寡头结构。高通甚至垄断了高端处理芯片的设计和生产,ARM则几乎垄断了CPU内核的技术授权,iOS和安卓占据了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星和夏普等厂商占据了存储和触屏等关键部件的供应,比亚迪和富士康等亚洲代工巨头瓜分了主要的生产和装备市场,苹果和谷歌等巨头通过对分销渠道的运营控制了应用市场。

  但是,这个系统仍在快速变动之中,寡头之下仍存在大量的竞争者。运行Firefox OS和Ubuntu OS的产品即将推出,海思(华为)、联发科、展讯等亚洲芯片厂商也在快速的研发新的芯片,Intel也从未放弃与ARM的竞争。新的ICT生态系统在发展变化,变局继续,机会仍在。

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中国手机企业经历了大起大落。在1999年,中国所有的手机产品都为进口,而到了2004年,国产手机企业通过组装的方式获得了40%的销售量份额。但是随着手机价格的迅速下降,三年后国产手机份额又降低到了20%。在2008年,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三个外国品牌占有38.9%,19.75%和7.5%的手机市场份额,一共超过了66%。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的世代更替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机会。

  2011年,对中国国内手机制造商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年初的时候,中国手机市场10大品牌中的四个国外品牌(诺基亚,三星, LG,摩托罗拉)市场份额是55%,剩下的六个国内品牌(联想,华为,ZTE,金立,酷派,OPPO)占有22%的市场份额。但是到了2011年底,前一个数字下降到了41%,后一个数字上升到了37.5%。而2013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占据了70%的市场分额。

  与功能机时代相比,在产业层面中国存在三个优势:产业链更完整、财务状况更好和产业全球化水平更高。

  第一,国内企业在芯片设计和封装、产品设计和装备、软件、器件生产商都存在比较有实力的厂商。华为、中兴等传统通信设备商将各自原有领域的资源带入智能手机生产,中芯国际、展讯等芯片商在技术上迅速进步,比亚迪和富士康等代工厂具有非常高水平的装备制造水平,小米、魅族等新企业具有了非常高的手机设计、企业运营和营销能力,能够在安卓系统基础上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并且具有了非常高的品牌价值。

  第二,在财务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保证了销售量,企业收入和财务运营能力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风投和创投明显高于10年以前。

  第三,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更深融入到了全球产业链中,中国高技术产品的80%用于出口,

  在企业层面,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发展在于如何在变局中持续的积累资源。资源是任何一种能够用来投入生产的要素,其积累和演进则需要应对变局的企业能力来推动。如前所述,当前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在位的寡头,中国的智能手机企业都属于后来者。对后来者来说,跟随在位者可以充分发挥后进入者优势,加入既有的生态系统能够迅速获取资源并且依托于这个系统与其他系统中的企业进行竞争。

  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优势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了避免重复在功能机时代的起落,积极加入一个或者多个生态系统、在国际运营中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和进行资本运作或许是企业层面的合理策略选择。

  (完)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