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促进转型升级(一)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6月10日 | 点击(1577)

  译自:联合国网站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健、王韫涵、薛蕊

  虽然过去十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仍面临贫穷、失业和不平等的挑战,这是非洲国家当前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前十年,这片大陆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7%。支撑这种增长的是维持在高位的大宗商品价格、扩大的内需(尤其是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增加私人投资),以及逐步改善的经济治理。

  然而,工业化对此的贡献却是最小的。大宗商品带动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社会发展之间的明显脱节,加剧了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失败的风险。这种非包容性增长,凸显了快速增长与工业发展、结构转型不同步所带来的风险。

结构转型与资源从低生产力部门到高生产力部门的重新分配息息相关

  结构转型与资源(特别是新增加投资)从低生产力向高生产力经济活动转移的重新配置有关。这种转移一般表现为农业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由此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和持续上升的收入。

  然而,与此相反的是,很多非洲国家的资源却是从高生产力经济活动转向低生产力经济活动,从而导致国家生产力增速放缓。像劳动这样的生产要素从农业和制造业部门转移到服务业部门,给这两个部门的生产力和就业带来了损害,同时也使得过去十年内制造业对非洲的GDP和就业贡献持续下降。这是导致目前非洲国家在制造业产品的国内与国际市场上仍然处于边缘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其制造业出口也毫无竞争力可言。

  以上这一切令人担忧。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持续就业的来源,而最近一些发达国家也将其作为就业的保证。因此,工业化是非洲国家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非洲的国际贸易份额为3.3%左右,出口以石油、金属和矿产为主,但远低于其潜在能力。与其他地区相比,非洲内陆的贸易仍旧很低(非官方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约为11.5%),且贸易壁垒很高。

  尽管如此,内陆贸易的工业化特征也远比非洲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更显著,从而表明推动内陆贸易能够促进工业化的进行。另一条令人鼓舞的消息是,由于服务在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商业服务在内的非洲服务出口在持续扩张,在过去十年增长近三倍。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非洲主体仍以农业为生,因此促进农业发展依然是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核心内容。除增加农业收入之外,加强后向联系和提高工业产品需求也能够使农业部门更加繁荣,带来更加广泛的经济影响。

  对这些变化的管理,是结构转型和包容性增长的基础。忽略一些市场化改革支持者的看法,市场力量自身无法令国家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经济升级也不会在真空中发生。因此,非洲国家的工业化需要远见卓识和强大的国家力量,以解决市场失灵和推进改革。

  即使关于发展中国家最优路径的争论仍在持续,为了推进其工业发展,非洲国家需要确保产业政策可行,以及推行的正确条件。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