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必须复兴制造业?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9月22日 | 点击(1696)

  译自:2014年2月25日【澳大利亚】http://thediplomat.com/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金逸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印度需要在服务业之外有所发展。

  在众多对新兴经济体的赞誉中,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是焦点之一。大家对印度前景的乐观,应该归因于其不断扩张的青年人口,到2020年,印度青年人口的比例将增长到占全国总人口的64%,这与人口老龄化的欧盟与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预期的人口红利也有它消极的一面,甚至可能掩盖乐观的一面。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7亿,届时失业人口的规模将难以想象。目前,印度每年有1200万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同时,有40%的印度人希望到2030年能在城市里居住和生活。

  由于上一年印度经济下滑,投资开始下降,政府不得不缩减资本支出以保证审慎的财政平衡。现在看来,就业率的降低、经济的萎缩,以及最后的停滞都将难以避免。

  印度在全球市场中“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独特定位,与其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比如中国。中国走的是传统的发展路径,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高附加值的半劳动半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虽然服务业有其光鲜的一面,解决了那些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但它却没法解决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就业的规模和本质,要求印度重点解决那些技能有限、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的就业问题,他们只能从事中低端制造业。

  印度自1991年改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服务业都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对GDP总量、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服务业56.5%的占比相比,制造业仅仅只占印度GDP的16%。根据印度储备银行的统计,2012年到2013年,印度科技化服务与业务过程外包(ITeS/BPO)出口增长了37%。尽管印度制造业的出口继续表现良好,大部分依旧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汽车、工程等),但这对于解决大量低技术工人的就业问题而言只是杯水车薪,他们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在高危环境下从事着不受现有法律管控的工作。此外,与中国相比,印度制造业产品占货物出口的比重还太低。

  随着2011年印度政府《全国制造业政策》(National Manufacturing Policy)的制定,政府关注的焦点终于开始向制造业转移。这一政策显示,到2025年前计划刺激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将提高到25%,并新增1亿个就业岗位。

  时至如今,印度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也只有2%。与此同时,中国多年以来将自己定位为“世界工厂”,占全球制造业的22.4%。印度要想完成既定的目标实现制造业的复兴,并解决数以千万计青年人口的就业问题,它的IT产业就必须获得大量投资,包括大部分来自国外的投资。对印度创造就业尤其有帮助的是垂直型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即东道国的制造业生产并不仅仅为国内服务也要供应全球出口。这一类外国直接投资不仅能创造大量的就业,还能带来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持续关注劳动力就业,改革现行的劳工法,虽然在政治上有些困难,但终究是关乎平民利益的问题。在印度的非农业城市,几乎70%的就业人口都不属于正规的制造业(比如非正式经济)。眼前不仅仅急需将这部分就业正规化,还需要鼓励对大规模制造业的长期大额的投资,以向低技术工人提供有价值的就业岗位。如果印度想要避免失业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是一个可以采用的办法。

  印度最迫切的需求是基础设施水平的升级,以吸引国内外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这些投资将创造劳动而非技术密集型产业内的就业岗位,在满足当代经济需求的劳工法管制下,吸收正在向城市迁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