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IP谈判在欧盟受到质疑的三个原因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丁咚、郭成龙
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TIP)的谈判密集举行,在1年零3个月的时间里,已完成七轮谈判。
美国与欧盟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重塑国际经贸规则。因此,双方早期达成协议的意愿十分强烈,TTIP谈判密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实属罕见。
但由于各自内部反对势力的质疑和双方争议焦点依旧突出,刚刚结束的第七轮谈判依旧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媒体关于欧盟内部反对声音的报道来分析,以下三个方面是该谈判在欧盟受到阻挠的突出原因:
欧盟担心其食品安全标准受到冲击
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农副产品标准有着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转基因食品及添加化学物质的农副产品是否能在市场上流通。尽管欧盟高层不断表示,引入美国农副产品不会对欧盟食品标准造成太大影响,并承诺不会进口注射了激素的牛肉、鸡肉等不符合欧盟标准的食品。但民众依旧担心,广泛使用抗生素种出来的农作物以及其他转基因作物制品等美国食品的大量涌入,会使他们以后很难吃到纯天然的食品,严重影响欧洲的食品安全。
同时,欧盟高层也意识到,引入大量美国农副食品,势必会对欧盟的农业和食品工业造成冲击。因此,双方在这一领域达成合作意向的难度可想而知。
欧盟成员国的公共政策可能面临挑战
有些欧盟成员国政府或其民众认为,TTIP的达成,会使欧盟的基本公共服务更趋向于私有化,意味着民众日后将很难享受国家基本福利。其中,矛盾集中体现在医疗保障方面。
不久前,英国民众在伦敦举行了游行,反对政府将本国的医疗服务体系(NHS)体系纳入TTIP谈判范畴,即便当局已多次表示本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不会受到影响。但民众还是担心,这样的决策会导致减少NHS在公共服务上的作用,彻底破坏NHS优化“本地服务”的能力。
投资者恶意诉讼会削弱政府公信力
投资者—国家争端条款(ISDS),极可能被纳入泛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的最终内容。根据这一条款,无论是政府、民间社会还是国有企业,都可同投资者在国际法庭上对峙。在实践中,有些跨国公司已经就环境、健康和安全领域的监管等问题对欧盟部分国家提出了诉讼,更有某些跨国律所和相关机构借此契机,鼓励企业起诉国家,从中获利。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和欧盟在对方地区经营的公司多达75,000家,欧盟内部的反对力量认为,不排除一旦协议达成,ISDS诉讼量激增的可能性,导致政府的立法能力被削弱。
- 相关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 最新文章
-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