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真正实现经济再平衡?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4年11月18日 | 点击(1800)

  译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料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李肖

  过去三年,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一直是中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最积极的指标之一(虽然影响缓慢且不够显著,但还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按名义价格计算,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43.2%上升至2013年的46.1%,并首度超过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的产值。

  与此同时,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48.2%上升至2013年的49.8%。然而,按实际价格计算,这些因素对经济再平衡的积极影响远没有名义数字所呈现的那么美好。

  一、服务业占GDP比重增长缓慢

  中国工业近两年一直处于通缩阶段。原料和某些工业产品(如钢铁)内外部需求的下降导致了产能过剩,并直接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暴跌。例如,工业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显示,2014年上半年的物价水平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4%。

  然而,服务业价格水平尽管低于2010年和2011年的最高点,但其具有较强的抗跌性——201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3%。服务业和农业的通货膨胀,使中国顺利摆脱了通货紧缩的危机。

  这同样意味着,通货膨胀时期,服务业的发展比预想中更加缓慢,而实际上工业部门发展则更快。


图1 2010-2014年上半年工业和服务业年度GDP平减指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再者,如果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考虑在内,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过去三年几乎没有增长。若以实际价格计算,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到2013年仅累计增长了0.4%,反映在名义价格上,该数据却高达2.9%。

  同样,同期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实际上累计增长了0.6%,反映在名义价格上,该数据就变成了2.8%。这也就意味着,服务业对工业的相对增长,远慢于名义数据所呈现的结果。

  另外,若以2010年价格水平衡量,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低于第二产业。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3.7%,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却仍保持在较高水平——46.1个百分点。

  二、消费占GDP份额略有上升

  所有真正以支出法衡量GDP的调整都是相似的——虽然效果不是很显著——但比上文提到的方法要有效得多。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下降,主要影响资本形成总额,而非家庭或政府消费。

  因此,总资本投资平减指数比消费平减指数下降要快得多。如若再将此方面考虑在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在过去三年远低于名义数据所呈现的那样。2013年,实际消费量占GDP比重仅为49.4%,而名义消费量数据却达到了49.8%。另外,固定资本形成占GDP比重实际上也是有所上升的,并非名义数据呈现的有所下降。


图2 2013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名义GDP与实际GD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乍一看,消费真正的调整办法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似乎都挺令人欣慰,中国在国内经济再平衡上取得了比标称指标呈现的更大进步。然而,正如之前所指出的,经济再平衡仍然是中国正确的前进方向。

  不可否认的是,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服务业增长速度确实快于工业。如果中国结构性改革成功,服务业增长会被进一步推动,并真正意义上地确保服务业最终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最大规模产出增加的贡献者,从而进一步确保消费占GDP比重相较于资本形成总额逐渐上升。

相关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最新文章
2024/04/10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2024年度部门预算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