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

字号:  | [关闭本页]
时间:2018年4月24日 | 点击(7428)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张冬杨、王叶子、李玮、李嘉佳

  2014年,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后,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亲自招商引资,目标是将印度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当前的15%提升至25%,创造1亿个新工作岗位,将印度打造成全球设计和制造中心。该战略提出后几个月后,莫迪又提出了“数字印度”计划,将政策重点聚焦在电子政务、远程医疗、网络基础设施等领域,确保2019年实现25万个村庄网络覆盖,确保公民享有基础设施和服务,享有数字权。通过上述两个计划的双轮驱动,印度经济开始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低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迈进,2014-2017年,印度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7%以上的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2016年,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统慕克吉会见时指出,中印两国经济都保持中高速增长,增速居世界前列,均在克难攻坚,推进改革,实现持续稳定向好。我们愿同印方深挖互利合作潜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同“印度制造”、“互联网+”同“数字印度”等战略对接,着力开展产能、铁路等合作,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大项目建设,寻找务实合作新的增长点,促进两国贸易平衡发展。

一、印度经济简况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与我国山水相连。进入21世纪之后,中印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和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目前已经连续多年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84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1%,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124亿美元,自中国进口720亿美元,贸易逆差为595亿美元。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减缓至6.6%,但印度经济总量在2016年还是超过了英国,跻身全球前五名,这是印度经济150年来首次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2017年,印度GDP约为2.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为1700美元,工业增加值约为4300亿美元。2016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了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在全世界128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印度排名较上年上升15位,排名第66位。在中低收入经济体中的排名上升了2位,排名第6位。根据德勤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印度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力位居全球第四,预计到2018年,印度将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强国。

二、“印度制造”计划

  2014年,莫迪总理在“印度制造”计划中高调宣布,将促进制造业投资,加大各项经济改革,完善投资环境,改革劳动法律和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制造业是印度经济的短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外国直接投资数量较少,对外贸易规模不大。多年来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5%左右徘徊,印度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是2%,近几年才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迹象。

  “印度制造”计划是莫迪政府将印度打造为制造业大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战略将汽车、制药、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子等25个行业确立为重点发展领域,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努力为国内外投资者创造良好商业环境。“印度制造”战略布局中包含五大任务和四大支柱,其中,五大任务是吸引投资、推动创新、强化技能、保护知识产权、建设高级别制造业基础设施;四大支柱(又称“四新”),即新流程、新基建、新部门、新观念。具体来说,新流程指对企业创建和运营的“去许可证”和“去管制”,即简化营商程序,并将其视作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最重要途径;新基建既包括现有制造业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也包括新建基于现代通讯和综合物流的工业走廊和智慧城市;既包括支持创新和科研的快速注册体系,也包括能够胜任产业技术要求的产业工人队伍;新部门指向外资大幅开放军工、建筑、铁路等部门;新观念则是要改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模式,即政府不再是企业的管理者,而是要服务于企业。

三、“数字印度”计划 (一)三大愿景

  2015年,莫迪总理提出了“数字印度”计划。在这一框架下,印度政府将投资1.13万亿卢比(约170亿美元)用于推进技术运用,使公民广泛参与数字和金融服务,保障公民实时享有网络和移动平台服务,全面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创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规范电子政府,推动各级政府之间电子文件流转。该计划旨在通过技术变革推动加速转型以实现“未来印度”目标,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为人人所用、电子政务和个性化服务以及实现公民数字赋权三大愿景。

  数字基础设施为人人所用具体包括:高速互联网,使公民享有各类网上服务;终身数字身份,每个公民均有唯一的终身数字身份,可在线查询和鉴别;移动电话和银行账户,推动公民参与数字经济和金融领域;公共服务中心的便利服务;公用云的分享型个人空间;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

  电子政务和个性化服务具体包括:不同部门和辖区的无缝衔接及一体化服务;在线和移动平台的实时服务;人人享有云服务;提升商业活动便利性的数字转型服务;金融交易服务电子化及电子货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协助决策和发展。

  公民的数字赋权具体包括:通用数字素养;可利用的通用数字资源;云端文件及证书的可用性;印度语版本的数字资源和服务;搭建合作型数字平台,促进民众在监管事务中的参与度;基于云端的便携式服务。

(二)“数字印度”计划的支柱

  “数字印度”计划的既定目标是提升印度的综合竞争力,涵盖基础设施、制造业、流程管理、技能和交付平台等,这也将有助于将印度打造成一个更加自主的知识型经济体。“数字印度”计划的重点内容是为公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同时营造更加友好的商业环境。为实现以上目标,该规划下的多个倡议均致力于满足公民数字赋权和数字经济的需求,建立一系列、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使每个解决方案更加聚焦,“数字印度”计划列出了驱动增长的九个支柱,分别是:高速宽带、移动接入全覆盖、公共互联网接入规划、电子政府—利用技术推动政府改革、电子交付服务、全民信息计划、电子产品制造业实现零进口的目标、信息技术在工作领域中的应用和示范项目建设。

(三)“数字印度”计划框架下实施的项目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移动通讯技术在全国范围的发展,2018年,“数字印度”计划的目标是移动通讯技术覆盖4万个乡村。在促进形成新的消费者计划中,“数字印度”计划下的项目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每户家庭宽带接入、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公共服务、年轻劳动力、应用经济、社交媒体、培训与教育、数字娱乐等。印度政府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和数字认证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并为以下领域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如公共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国家宽带、光纤网络数字化、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公共安全和物联网、在学校部署WIFI网络。“数字印度”计划所涉及的数字基础设施项目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有专家预计,2020年前,超过1.4亿不使用银行的印度人将使用移动金融服务,7500万的儿童将能够从在线培训中受益。当“数字印度”计划成为现实时,印度将出现10亿的消费者,这将成为前所未有的推动技术、社会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动力。新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印度提供一个加入数字世界的机会,创建一个数字障碍最小的社会,并为创业创新和创造性的智慧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中印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

  印度和中国同为新兴经济体,是驱动世界前进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和印度产业具有强烈互补性,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制造业早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动力,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33.9%。对比而言,自1980年以来,印度经济结构演进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提升,第二产业占比变化不大,2016年,第二产业在印度GDP中的比重约为21.2%。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产品、工程机械等制造领域有较强优势,但印度在农产品、矿产品、医药制品、软件服务、珠宝、纺织品等领域优于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向印度转移,充分利用印度劳动力价格水平较低的优势,实现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印度也可以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薄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随着两国产业的不断整合,中印之间才会实现更多合作、更少竞争的局面。

(一)重点关注的领域
1.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印度基础设施发展一直滞后,铁路、电信、水利、电力等的建设和管理都十分低效,不尽人意,已成为印度发展制造业的最大障碍。随着人口增长迅猛,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日趋缓慢,严重影响了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

  以交通系统为例,印度全国公路网334万公里,其中“国道”级别以上的公路仅有6.5万公里,高速公里只有200余公里,而质量达标的高速公路不足四分之一。此外,城市公共交通、铁路、港口等都有很大需求。印度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2.5万公里铁路。

  据报道,未来几年内,印度将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万亿美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5%,主要用于交通、电力等方面。同时,印度政府对投资制造业的外资给予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比如,高铁等铁路基建设施中,印度允许以PPP融资模式下100%的外资投资。

2.能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印度的能源供应日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石油资源却捉襟见肘,可开采量不足8亿吨,天然气储量仅6000余亿立方米,截至2015年3月,印度国内的天然气产量下跌17%。印度政府《2020年能源发展报告》指出,印度本土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增长在未来5到10年将持续放缓。

  印度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缺电率有时高达40%,经常发生停电事故,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例如2012年7月底发生的全国性大规模停电事件,导致大量企业停工停产,损失巨大,一些外资企业也叫苦连天。一些企业被迫增加临时发电设备、应急发电装置等,大大增加了额外运营成本。

  莫迪执政后,印度开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尤其将太阳能发电作为重点,计划2022年安装175GW的可再生能源,实现100GW的光伏装机容量,未来五年内清洁能源投资金额高达1000亿美元,还将设立五个50亿美元的基金。同时,为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印度政府在能源建设方面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诸如提供土地等配套条件等。此外,印度政府还提出了绿色能源走廊规划,到2017年仅风能发电总投资就达400亿美元。目前印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中,风能发电已占60%以上,太阳能发电约占8%左右。

3.教育培训

  印度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到2020年,印度人口年龄的中位值将为29岁,将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国家,15~34岁年龄人口将从2011年的4.3亿上升至2021年的4.64亿。这让印度在人口红利方面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然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道,目前印度的文盲占世界文盲数量的三分之一,随着制造业的工序日渐被机器取代,由于青年缺乏受教育机会,并不能胜任,人口红利无法充分的调动和利用。有报告显示,在过去近20年中,印度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未改善其12亿人口的基础教育水平,落后的教育体制难以为印度快速增长的经济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在此情况下,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一方面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挖掘印度教育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

  39大工业行业对中国企业都存在着投资机遇与合作的可能。这些行业与中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制药、建筑、食品加工、皮革、化工、纺织等行业值得中国企业关注。印度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在诸多行业允许外资的比重可以占到100%。

(二)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优势

  根据莫迪政府的工作计划,印度确立了“基础设施、制造业、能源、技能发展、商业环境改善”五大重点。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转折点,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有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产能。先进产能完全可以通过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印度制造”的对接。

  莫迪反复强调,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困扰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电力供应短缺,港口阻塞,铁路运力不足。而这些领域,中国的央企和国有企业具有极大优势。中国电力、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企业可率先有序地进入印度,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外交、行业协会等寻找投资机会,规范投资行为,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中小企业到印度投资。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的比重较高,应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在有关行业协会的协调下,整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共同开拓印度市场。

  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已占到全世界钢铁产量一半,存在着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但与印度的钢铁市场需求结构是高度吻合的。据了解,印度钢铁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钢铁产能大约8800万吨,未来15年将以每年增加7%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达到3亿吨。

相关文章
2018/12/28俄罗斯2018年互联网经济盘点
2018/05/18数字经济为中国与中东欧16+1机制开辟新合作领域
2018/05/18普京颁布新五月命令, 第四任期经济政策向去原材料化倾斜
2018/05/08英国政府发布网络安全出口战略
2018/05/08“捷克工业4.0倡议”与 “中国制造2025”对接领域探究
最新文章
2023/11/072023工业绿色发展成果展圆满落幕
2023/11/07中国企业强势回归2023中东电力展
2023/11/07中英职业技能与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常州武进成功举办
2023/05/12中国企业亮相俄罗斯国际电子元器件展
2023/05/12中国企业时隔三年重返莫斯科国际通信展